马宁

作品数:58被引量:23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化遗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东访谈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152-158,F0002,I0001,共9页马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2VRC11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传承人简介:林东(1948-2021),男,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才召村村民,既是一名优秀的猎人,又是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珞巴族民众翻身解放的全过程,也全身心参与到国家为保护珞巴...
关键词:始祖传说 珞巴族 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巴达尼 米林县 西藏自治区 林芝市 
宁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73-80,共8页赵家豪 马宁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2018VJX060)的阶段性成果。
宁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活态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其众多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出宁强县作为“古羌圣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在传承过程中,...
关键词:宁强县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西藏“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38-44,155,共8页马宁 韩悦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号:2018VJX06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项目号:19ZDA172);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民族大学)项目“西藏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号:XT-WT201817)的阶段性成果
“三岩”片区地处西藏“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域,域内坡陡沟深,宜农耕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域。21世纪初,西藏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三岩”片...
关键词:“三岩”片区 生态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发展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和现实路径被引量:8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30-137,共8页马宁 丁苗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8VJX06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西藏民族工作的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治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西藏民众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大量史实奠定了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的历史基础。只有坚持中国共...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基础 现实路径 
西藏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探析被引量:9
《西藏研究》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马宁 丁苗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60);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T-WT201817)阶段性成果
西藏红色文化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而产生,“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构成了西藏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解放西藏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铸造了西藏红色文化的灵魂,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遗存,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
关键词:西藏红色文化 老西藏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僜人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知识及其价值研究被引量:2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1-77,156,共8页马宁 华林怡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号:2018VJX060);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号:XT-WT201817)的阶段性成果。
察隅僜人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知识具有原生态、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是僜人适应亚热带高山密林生存环境的产物,反映出僜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既可以为僜人社会的可...
关键词:僜人 生计方式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70年来“西藏和平解放研究”述评
《西藏研究》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马宁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6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其国际比较研究”子课题“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ZDA172)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过70年的探索,学术界在西藏和平解放研究方面汇集成“国家领导人与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成就和经验、意义”“‘十七条协议’相关研究”等重要专题,相关研究具备政治性和周期性特色,从历史叙事向空间叙事不断发展,研...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西藏和平解放 历史叙事 空间叙事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中的女性角色及社会作用探讨被引量:1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96-101,共6页蔡秀清 马宁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8VJX060。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基础,使其实现了活态化传承。另一方面,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年轻女性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提...
关键词:西藏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性传承人 性别平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僜人服饰保护和传承研究被引量:2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77-82,共6页马宁 胡家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其国际比较研究”子课题“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项目号:19ZDA172);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号:2018VJX060)的阶段性成果。
察隅僜人服饰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随着国家对僜人服饰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僜人服饰焕发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僜人服饰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僜人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近四十年来僜人研究综述被引量:2
《西藏研究》2019年第6期114-118,共5页周园朝 马宁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夏尔巴人、僜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60)阶段性成果
西藏的僜人是我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学术界对僜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时出现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1世纪后研究成果数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纵观僜人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族源、宗教、民俗、体质人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
关键词:僜人 社会文化 田野调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