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作品数:14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减损陆王心学卢梭义利观陆王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哲学史》《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理论学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启蒙中的选择与调适——以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取舍为例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张娜 
梁启超在1901年底发表《卢梭学案》,系统阐述卢梭的民主、自由、民权等思想,而就1901年前后这一时期而言,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社会,卢梭思想都非当时的流行观念,甚至因被视作过时思想而难觅其文本。卢梭的自由思想在梁启超启蒙民众...
关键词:卢梭 梁启超 启蒙 自由主义 
再议梁启超“保教”思想之变化历程
《中国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97-107,共11页张娜 
关于梁启超“保教”思想的研究,国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1902年《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发表前,梁启超是康有为保教思想的坚定捍卫者,1902年后则转向对保教思想的否定,即肯定到否定两阶段;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在《保教非所以尊...
关键词:梁启超 保教 肯定 怀疑 否定 
竞型二元模式:梁启超的欧洲之旅与回归传统
《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张娜 
梁启超后期思想回归传统、趋向保守,这样的回归在当时“西风强劲”的背景下就显得很不合时宜。而他回归传统的一系列言行,又与1918年底开始的欧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梁启超回归传统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欧游的经...
关键词:回归传统 梁启超 后期思想 二元模式 物质位移 思想转变 不合时宜 
论诗歌创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可能性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8期12-14,共3页张娜 
现实诗歌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以及现实诗歌所面临的来自外界的质疑,都让现实诗歌的价值备受质疑,这种质疑之声自古希腊柏拉图起就已不绝于耳。即便如此,现实诗歌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呈现异彩纷呈的多种创作手法。这种理想与实际...
关键词:理想诗歌 现实诗歌 矛盾性 可能性 
陆王心学“减损论”的本体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台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30-35,共6页张娜 
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外求式的修养功夫路径不同,陆王心学“减损论”致力于发明本心的内求式修养方法。陆王心学“减损论”主张人的本心具足,无需外求,只需去除遮蔽本心的障碍,呈现心之本来面目,就可恢复本有的良知和德性。陆王心学“减...
关键词:陆王心学 “减损论” 本体论 德治主义 
从民族主义角度看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理解的前后变化被引量: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49-156,共8页张娜 
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理解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从盛赞卢梭为“医国之国手”,到后来的颇多微词,并全面转向伯伦知理的“国家论”。对于这一变化,现有的研究或从梁启超的美国之行进行分析,或将这一变化与梁启超短暂的革命倾向进行关联,客...
关键词:梁启超 卢梭 民族主义 
陆王心学“减损论”——论陆王道德修养方法的路径取向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20年第6期75-81,共7页张娜 
程朱理学讲求格物致知的功夫论和修养方法,简言之,是一种“外向”的修养功夫进路。与程朱理学不同,陆王心学讲求“心即理也”,即内心本就包含有先天的道德伦理知识,人心本是善良的,只是后来为各种私欲杂念所遮蔽,而丧失了道德判断的能力...
关键词:陆王心学 减损论 道德修养 
梁启超义利观的理论与现实困境被引量:2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336-342,共7页张娜 
梁启超对传统义利观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他主张一种公私兼顾的新的义利观。在他看来,这种义利观由于肯定了个体正当利益,增强了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能够带来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但由于他对义利观问题的理解,以及他的政治理念和当...
关键词:梁启超 义利观 现实困境 
回归与超越:梁启超后期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唐都学刊》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张娜 
长期以来,学界对梁启超后期思想基本形成了一个定位,即回归传统、落后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其同时期思想的重要参照系,梁启超当时回归传统的言论不仅被五四新文化阵营所排斥,更被视为五四新文化的对立面。但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直...
关键词:梁启超后期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回归与超越 
论古代东西方乐教思想之相通——以《论语》和《理想国》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12期29-30,共2页张娜 
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古代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著作《论语》和《理想国》为例,书中的乐教思想随处可见。孔子倾注一生精力为实现他最高的"礼制"奔波劳碌,柏拉图为构建其"理想国"殚精竭虑,而乐教则...
关键词:乐教 孔子 柏拉图 《论语》 《理想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