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国

作品数:45被引量:1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现象学胡塞尔形而上学哲学实证科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唯物史观内蕴的目的论及其革命性超越被引量:1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李扬 张廷国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既对传统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又蕴含了一种新型目的论。基于劳动的目的论原则,唯物史观的目的论把设定目的当作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比照的双重特性,唯物史观主...
关键词:唯物史观 历史目的论 劳动目的论 
一种习惯的形而上学——基于拉维松的《论习惯》
《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119-126,共8页张廷国 朱睿 
法国唯灵论哲学家菲利克斯·拉维松是亨利·柏格森的老师。在1838年写作的博士论文《论习惯》中,拉维松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思想,发展出了一种习惯的形而上学,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对习惯做出了规定。通过阐明习惯的基...
关键词:习惯 拉维松 存在论 主体 双重法则 现象学 
论现象学的哲学新维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2期31-32,共2页张廷国 
一、现象学是一种思维态度对于现象学是什么,胡塞尔曾明确指出:“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我们有必要将这句话拆开来...
关键词:科学学科 思维态度 哲学思维 现象学 新维度 胡塞尔 标志 
论现象学的哲学新维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28-34,120,共8页张廷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塞尔与康德的认识论比较研究”(19BZX084);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德国哲学”(5001406007)。
胡塞尔现象学的意义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认识论和自然态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维度,即一种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只有基于对现象学这一新维度的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澄清胡塞尔现象学的问题域及其任务,才能真正理解胡塞尔为...
关键词:自然态度 现象学态度 意向性 本质直观 
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中德哲学家对话被引量:1
《德国哲学》2020年第1期197-233,共37页邓晓芒 奥特弗里德·赫费 张廷国 袁辉(翻译/整理) 窦飞(校订) 
张廷国教授:今天我们活动的标题是“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副标题是“中德哲学家对话”,主要围绕康德哲学及康德哲学在当代哲学的效应展开一场哲学家的深层次对话。邓晓芒教授和赫费教授分别是中德学界泰斗级哲学家,因而在这样一场重要...
关键词:康德哲学 邓晓芒 当代哲学 当代意义 学界泰斗 中德 对话者 副标题 
康德纯粹理性概念“演绎”初探被引量:3
《哲学研究》2018年第8期116-124,共9页张廷国 罗正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从而实现了对"真理的逻辑"的论述。与此相应,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也隐含了这一演绎结构,即纯粹理性概念的演绎同样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
关键词:康德 纯粹理性概念 形而上学演绎 先验演绎 
康德的两大发现及其当代意义
《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5-9,共5页张廷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批准号:12&ZD126)
通过对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批判,康德的最大理论贡献在于他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人为自然立法";二是"人为自己立法"。第一个发现使得他在知识与信仰之间划清了界限,从而一方面为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形而上学奠基,另一方面又为人的信仰...
关键词:知识与信仰 定言命令 启蒙 全球化治理 康德方案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张廷国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哲学研究所所长,“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系 欧阳康 教授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素质教育基地 
论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与“第三者”被引量:8
《哲学研究》2016年第12期79-84,共6页张廷国 罗正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者"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借助于一系列的"第三者"使纯粹理性的总课题得以可能,并使其认识论体系得以完善:在先天综合判断中,作为真正形而上学判断的综合判断,借助经验而得以可能;把范畴看作是先...
关键词:先天综合判断 第三者 经验 范畴 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康德的先验人类学思想初探
《德国哲学》2016年第1期44-54,共11页张廷国 罗正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编号12&ZD126)的阶段性成果
康德的批判哲学蕴含了一种先验人类学意向,其要义是追求自然与自由在主体中的统一。但是,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他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从而导致了自然和自由的割裂。尽管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已经试图对二者关...
关键词:批判哲学 先验人类学 自然 自由 “第三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