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宗

作品数:73被引量:9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魏晋南北朝六朝妇女唐诗南北朝妇女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阅江学刊》《苏州文博论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4期41-56,共16页张承宗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南北朝是经学分立时代,并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经学的全貌。东汉末年郑学的出现,标志着经学兼容古今而演变的方向。三国时期经学在南方传播,出现了南北互动的新气象。魏晋经学在北方继续传承...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经学 学风演变 更新 
唐宋诗词中的黄鹤楼及鹦鹉洲被引量:2
《阅江学刊》2016年第5期117-130,共14页张承宗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为今湖北武昌的名胜古迹。黄鹤楼及鹦鹉洲,都因唐人崔颢的题诗而名闻遐迩。李白的《望黄鹤楼》及《鹦鹉洲》等诗,故意与崔颢较劲,反映了他不愿服输的个性。唐诗中咏黄鹤楼及鹦鹉洲的作品成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唐宋诗词 黄鹤楼 鹦鹉洲 崔颢 李白 陆游 
石崇“金谷园”与家妓绿珠被引量: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32-34,共3页张承宗 
晋武帝时石崇任荆州刺史,聚敛了大量财物,在洛阳营造"金谷园",优游岁月,畜养家妓,供其享乐。金谷园中最有名的家妓是绿珠。八王之乱前期,赵王司马伦一度专权,逼石崇交出绿珠。由于绿珠是石崇的爱妓,他坚持不肯交出,以致绿珠坠楼而死,石...
关键词:石崇 金谷园 绿珠 唐诗 
胡曾咏六朝诗疏证
《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张承宗 
胡曾的《咏史诗》大都选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名为标题,并且不以朝代为序;其咏六朝诗采用的是广义的六朝概念,实际涵盖了整个魏晋南北朝。这些作品比较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对六朝历史和人物的看法,对于研究唐人的六朝观,是一份难得的资料。
关键词:胡曾 六朝诗 疏证 
孙元晏咏六朝诗史事钩沉(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27-36,共10页张承宗 
三、宋(11首) 其一《大岘》,诗云: 大岘才过喜可知,指空言已副心期。 公孙计策嗟无用,天与南朝作霸基。 《晋书》卷一二八《慕容超载记》载:“刘裕率师将讨之,超引见群臣于东阳殿,议距王师。公孙五楼曰:‘吴兵轻...
关键词:六朝 《晋书》 孙元晏 史事钩沉 
《襄阳乐》与唐诗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21-22,共2页张承宗 
民歌《襄阳乐》起源于六朝时期的长江中游,对唐代诗歌很有影响。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襄阳乐》,宋随王刘诞所作。刘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故歌和云:‘襄阳来夜乐。’...
关键词:襄阳 唐诗 《襄阳乐》 
周昙咏三国两晋六朝诗疏证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3-26,共14页张承宗 
周昙,唐末守国子直讲,其《咏史诗》收入《全唐诗》卷七二八至卷七二九。从先秦到隋朝,依照时代先后,分为十个门类。其中三国门6首(咏蜀汉3首,咏孙吴3首);晋门11首(咏西晋8首,咏东晋3首);六朝门19首(咏十六国5首,咏北朝4首,咏南朝10首)...
关键词:周昙 三国诗疏证 两晋诗疏证 六朝诗疏证 
孙元晏咏六朝诗史事钩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9-27,共9页张承宗 
《全唐诗》卷七六七,收录孙元晏撰《咏史诗》75首,均为咏六朝之诗。在唐代咏六朝的史诗中,堪称是篇数最多、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整的。但因缺乏作者生平的记载,故不知其为何许人。兹以诗史互证之法,加以梳理,供研究六朝史的学者与同行...
关键词:批评指正 《全唐诗》 诗云 《三国志》 《晋书》 吴书 张纮 苻坚 骆统 濡须坞 
唐诗咏史说金陵被引量: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50-59,共10页张承宗 
金陵乃古之楚邑。秦称秣陵,孙吴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东晋初年,王导"镇之以静"不迁都的方针,成就了金陵成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机遇。隋平陈,建康被平荡成农耕之地,改名"蒋州"。唐朝时期,金陵的地位发生变化。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于江宁...
关键词:唐诗 咏史 金陵 文化魅力 
诸葛二题——读诗札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5-8,共4页张承宗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一生,并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岑参、刘禹锡、李中、李商隐、罗隐及南宋诗人陆游的诗篇,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诸葛亮 三国 蜀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