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春

作品数:27被引量:4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湘楚文化湖南文学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情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社会科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船山学刊》《求索》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那有诗”——20世纪湖南文学的审视与回顾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周宓 李阳春 
20世纪的长沙,曾先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抗战文化的中心。湖南近代文学撑起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抗敌救亡"和"湘西世界"成为湖南现代文学的激昂旋律和鲜明画卷;当代作家队伍的崛起和创作的全面丰收成就了"文学湘军"的美...
关键词:20世纪 湖南文学 湘楚文化 
揭橥“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评田中阳新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
《武陵学刊》2014年第3期141-142,共2页李阳春 
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
关键词:湖南人民出版社 “五四”时期 报刊传播 历史坐标 文化密码 兴盛 历史文化背景 湖湘文化精神 
论历代文化繁荣策略的当代价值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94-99,共6页李阳春 李琳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朝代,由于政治变革的基础不同和经济建设的重心各异,其繁荣文化的策略也呈现出多彩的风貌特征:采诗察政,体恤民风民情;百家争鸣,解放诸子思想;整理国故,传承民族传统;唯才是举,激励士人进取;开放交流,构筑国际中心;普...
关键词:文化 策略 繁荣 价值 
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被引量:1
《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6期18-21,69,共5页李阳春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关心政治、渴望自己的作品影响政治。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波折。在这个世纪的上半叶,中国人民遭遇了八国联军与日寇等外来的侵略,以及为了民族自身的自由解放而展开的殊死搏斗;下半叶又...
关键词:政治小说 20世纪 语境 情态 书写 中国作家 八国联军 中国人民 
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李阳春 李宇梁 
作家关心政治,希望作品影响政治,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自觉与政治运动合流恰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政治小说自然生存的文化语境。对政治权力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主流意识的疏离,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政治或政治文...
关键词:政治小说 文化语境 焦虑 解构 疏离 
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6期13-18,共6页李阳春 
宗教与文学除了共有悠长的同一发生、发展的源头外,它们还具有深厚的相互促进的历史文化基础。儒学的"内圣外王",道家的"天人合一",佛教的"因果轮回",伊斯兰教的"英雄崇拜",基督教的"普世博爱",都曾给20世纪中国文学以深刻影响。勿庸置...
关键词:文学 宗教 文化 精神家园 
电视散文生存的叙事策略
《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39-141,共3页李阳春 彭流萤 
电视散文以其更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和戏剧视角赢得了空前的观众,散文的写作和阅读日益走向大众化,电视散文的繁荣为不同层次散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电视散文对传统散文模式的超越,可以从叙事学文本叙述方式的改变入手,从叙述主体...
关键词:电视散文 叙述主体 叙述语言 戏剧情境 戏剧结构 
湘楚文化辉映下的湖南广电产业
《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第8期20-24,共5页李阳春 彭流萤 李宇梁 刘春涛 
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研究项目
作为中国内地电视界最具号召力的主导力量,湖南广电集团发掘区域文化的多元价值,在不断地成长发展中将湖南地域上所藏蕴的湘楚文化内涵进行了充分地承继发挥与创新。文化底蕴是广电发展的生命之源,湘楚文化底蕴正是湖南广电产业发展的...
关键词:湘楚文化 湖南广电 节目资源 文学影视 文化产业 
试论《暗示》中的生命观
《作家》2008年第18期7-7,共1页李阳春 王旬 
《暗示》是一本哲理性很强的小说,韩少功在书中用生活实例来论证语言和具象的关系,再通过言象之辨表达出自己的生命哲学。文中包含了作者长久以来形成的对生命的看法和认识。在审视生命的过程中,韩少功透过言象之辨隐蔽地揭示了具象对...
关键词:生活具象 生命哲学 生存意义 
颠覆与消解的历史言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特征论被引量:28
《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96-100,共5页李阳春 伍施乐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呈现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视角的个人化、历史进程的偶然化、解读历史的欲望化和理想追求的隐寓化的特征。叙事立场的民间化表现在对人物的去阶级界限与对历史局部、细部的关注上;历史视角的个人化表现在以第一...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创作特征 颠覆 消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