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郁

作品数:73被引量:18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柏拉图真理《约翰福音》恩典君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原道》《社会科学》《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育与启蒙的张力:康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困境
《现代教育论丛》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谢文郁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中西比较视角下的儒家思想研究”(22FZXA006)。
在康德的教育思想思路中,人的成长分两步走:首先,从任性无序到有序生存;其次,在有序生存中走向道德法则的建立。人的任性生存是一种无序状态,需要通过教育来压制人的任性,把一种行为准则强加在他身上。教育是对自由的限制,是要在人的生...
关键词:康德 教育 自由 启蒙 道德 
自由与善——基于柏拉图相关文本的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10期3-14,共12页谢文郁 
自由是一个生存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为所欲为”的生存状态,并使用“自由”一词来指称这种生存状态。不过,柏拉图在分析这种生存状态时,发现,“为所欲为”包含了什么“欲”的问题。有些“欲”会损害人的生存,比如人...
关键词:自由 柏拉图 真正的善 真理 恶的困境 
自由与善——基于柏拉图相关文本的分析被引量: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5-26,共12页谢文郁 
自由是一个生存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为所欲为”的生存状态,并使用“自由”一词来指称这种生存状态。不过,柏拉图在分析这种生存状态时,发现,“为所欲为”包含了什么“欲”的问题。有些“欲”会损害人的生存,比如人...
关键词:自由 柏拉图 真正的善 真理 恶的困境 
“童蒙求我”与中国哲学中的主体意识建构——关于《周易》蒙卦的一种生存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5期30-39,共10页林孝斌 谢文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M711942)。
主体意识问题是理解中国哲学乃至解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关键。通过追溯《周易》文本中的蒙卦,或可以展现主体意识的建立问题。蒙卦上承屯卦呈现出万物初生的“充盈”状态,下启需卦表达的对万物予以“育养”的主旨,“盈一养”之间正...
关键词:蒙卦 盈一养 主体意识 天命 态势 
“童蒙求我”与中国哲学中的主体意识建构——关于《周易》蒙卦的一种生存分析被引量: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64-74,163,共12页林孝斌 谢文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M711942)。
主体意识问题是理解中国哲学乃至解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关键。通过追溯《周易》文本中的蒙卦,或可以展现主体意识的建立问题。蒙卦上承屯卦呈现出万物初生的“充盈”状态,下启需卦表达的对万物予以“育养”的主旨,“盈—养”之间正...
关键词:蒙卦 盈—养 主体意识 天命 态势 
情感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对象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22年第1期84-96,126,共14页谢文郁 
认识论研究一直在持守经验论中拒绝引入情感因素,即使经验论在说明人类认识活动方面无法给出圆满的解释。事实上,情感在人的实际认识活动中从未缺失。然而,如何分析情感的认识论功能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
关键词:情感 认识主体性 认识对象 情感性命题 真值 
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1年第4期35-45,共11页谢文郁 
康德关于根本恶和心灵改变的论述是他的宗教哲学的核心。康德在两个层次上使用“自由运作”来呈现根本恶的产生机制,以及心灵改变的可能进程。康德关于心灵改变或本性重建的说法可称为“革命-改良途径”。在此基础上,康德进而批评基督...
关键词:根本恶 原罪 恩典 自由 信心 
情感分析与偶态形而上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5期200-200,共1页谢文郁 
人可以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讨论可能世界,从而把可能世界视为一种概率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就会发现,可能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优先性,乃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分析情感的认识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可能世界,并对可能...
关键词:情感分析 人类生存空间 优先性 形而上学 分析情感 深入认识 
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被引量: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2-23,共12页谢文郁 
康德关于根本恶和心灵改变的论述是他的宗教哲学的核心。康德在两个层次上使用"自由运作"来呈现根本恶的产生机制,以及心灵改变的可能进程。康德关于心灵改变或本性重建的说法可称为"革命-改良途径"。在此基础上,康德进而批评基督教的...
关键词:根本恶 原罪 恩典 自由 信心 
情感分析与偶态形而上学被引量:4
《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17-33,共17页谢文郁 
在唯名论—经验论的主导下,形而上学研究一直受到语词分析和经验分析的严格束缚,无视情感在认识论的作用,从而也就无法把情感对象归为认识对象而加以认识。然而,人在生存中并非仅仅与经验世界打交道,还与情感所指向的可能世界(情感对象...
关键词:情感分析 情感对象 可能世界 偶态 形而上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