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林

作品数:16被引量:12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储藏法律文件《合同法》法律关系权利能力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法学》《法治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请求权竞合概念内涵的重新界定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7-28,共12页周清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法上的中国元素研究”(18AFX015)。
请求权竞合制度自身存在矛盾性,既在不断收缩,又在不断扩展。“请求权”的概念并不清晰,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在适用“请求权竞合”时,均不断扩展阵地,将指向责任承担方式的请求权纳入请求权竞合的范畴。实际上,这些请求权不能发生竞合,...
关键词:责任竞合 请求权竞合 构成论 
民法典签署制度纵横论
《法治社会》2023年第4期77-90,共14页周清林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旨在确认当事人以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的成立时点。为准确适用该条,需要进行体系化解释和精细化构造。当事人是否采用合同书,取决于当事人约定。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合同书包括确认书。确认书签署并无特别之处,...
关键词:合同书 签署制度 签名 盖章 合同成立 
论《民法典》第400条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之法律效果——兼评“双重效果论”被引量:3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2年第1期225-245,共21页周清林 
《民法典》第400、402条虽规定了应订立书面合同且通过登记设立不动产抵押权,但对未经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效力未作规定。《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60条将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法律效果确定为违约,排除了债权担保法律效果...
关键词: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 区分原则 债权式抵押担保 人保 物保 
无权处分的重新定义和定位——对我国《合同法》无权处分定义和定位的反思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周清林 
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定义,看上去清晰实则作茧自缚。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学者只是关注无权处分制度的效力,对于制度适用前提的何谓无权处分及其适用范围与制度定位,鲜有论述。其实,无权处分不应只是一个仅适用于买卖合同领域的具...
关键词:无权处分 制定定位 适用范围 
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兼谈《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被引量:29
《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185-193,共9页周清林 
格式免责条款效力如何,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过,这些规定之间大都相互冲突,矛盾重重。为了化解矛盾,有必要先区分格式条款提供方是否违反说明或提请注意义务。违反者应视为没有订入合同,若没有违反,则应区分4种不同情...
关键词:格式免责条款 自由 公平 效力层次 
合同关系中第三人原因违约的责任承担
《政工学刊》2011年第8期60-61,共2页吴闽 周清林 杜晓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之间,都会产生大量的合同关系。而合同关系中第三人原因违约的责任承担问题,使许多官兵面对家庭和亲人涉法问题时,感到困惑。其实,合同关系是一种债的关系,具有相对性,一方不履行义务,一...
关键词:责任承担问题 合同关系 第三人 违约 原因 社会经济 涉法问题 合同责任 
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被引量:4
《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267-289,共23页周清林 
权利能力的德文表达是"Rechtsf(a|¨)igkeit"。"Rechtsf(a|¨)igkeit"的直译应当是"法律能力"。而我们之所以采用"权利能力"的译名,乃是基于我们对西方法学"权利本位"的判断。从构形上而言,"Recht"是修饰"F(a|¨)igkeit"的,"能力"理当是...
关键词:权利能力 法律人格 能力 
法律与卫道士:遗失物制度的法律回归--兼评《物权法》第109条-113条被引量:1
《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153-158,共6页周清林 
遗失物制度存在的前提是拾得人所拾得之物为他人之物。这个偏见为道德入法提供了可能。如果回到事情的本原,当拾得人面对一物时,他只能作出他人之物、无主物或者非我之物三种判断。遗失物仅仅是三种态度中的一种。大多数情况下拾得人并...
关键词:遗失物 道德 无主物 拾得 
逻辑的断裂:善意取得存在的合理性质疑——兼评《物权法》第106条-108条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233-237,共5页周清林 
善意取得作为原始取得是学界的通说。古罗马法关于物权取得的"任何人不得处分大于其权利"的原则与现代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原则的冲突是其根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关键点在于对处分权认定视角的不同才导致善意取得制度逻辑的断裂...
关键词:无权处分 善意取得 原始取得 
缺席的根据:论物权关系的本质——兼论《物权法》第二条关于物权的定义
《学术论坛》2008年第2期83-87,共5页周清林 
一般认为,物权关系的本质包括三种学说:对物关系的支配性说、对人关系的排他性说以及既包括对物关系的支配性又包括对人关系排他性的折中说。尽管区分出了三种学说,但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所有法律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维方...
关键词:物权关系 对人关系 对物关系 折中说 法律关系的本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