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辉

作品数:9被引量:3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工程应用抗振热变形测量方式光学更多>>
发文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激光与红外》《微纳电子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实验力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双材料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微梁阵列的设计与制作被引量: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第6期409-413,共5页董凤良 张青川 伍小平 潘亮 郭哲颖 陈大鹏 王玮冰 段志辉 
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0232030);基金(50076040和10472111)资助项目
给出了一种用于非制冷光学读出红外探测器的核心器件———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微梁阵列是无硅基底的S iNx/Au双材料单层膜结构,其制作工艺简单、可以直接放在空气中成像.实验使用了设计制作的140×98微梁阵列和高信噪比的1...
关键词: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 
不可见像的光学成像装置
《科技开发动态》2005年第4期36-36,共1页段志辉 张青川 伍小平 潘亮 
该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适合于工程应用的不可见像的光学成像装置。它是通过检测微梁的转角来实现不可见像的光学成像的,既有很高的测量灵敏度,又有很好的抗振性能。该装置由光源、兼有获取热像能力的微梁阵列、成像透镜、光学接收器和...
关键词:成像装置 可见 实用新型专利 成像透镜 测量灵敏度 光学接收器 工程应用 光学成像 通过检测 抗振性能 微梁 零部件 衍射光 点光源 阵列 单元 滤波 边界 直线 
双材料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微梁阵列热变形的光学读出被引量:2
《实验力学》2005年第B12期4-10,共7页郭哲颖 段志辉 张青川 伍小平 董凤良 潘亮 陈大鹏 王玮冰 
本项目是在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0232030)和面上基金(50076040和10472111)的支持下完成的
针对双材料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的光学读出系统,提出了在谱平面上进行刀口滤波将阵列转角转化为像平面上光强变化的高灵敏度测量技术,并对光学探测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该光学读出系统在实验中得到了120℃红外物体的热...
关键词:双材料微悬臂梁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不可见像的光学成像方法及光学成像装置
《科技开发动态》2004年第10期44-44,共1页段志辉 张青川 伍小平 潘亮 
关键词:不可见像 光学成像方法 成像装置 微梁阵列 
红外热像成像仪
《科技开发动态》2004年第10期44-44,共1页段志辉 张青川 伍小平 潘亮 
关键词:红外热像成像仪 滤波技术 成像透镜 光学接受器 
基于MEMS的光力学红外成像被引量:22
《实验力学》2004年第4期403-407,共5页潘亮 张青川 伍小平 段志辉 陈大鹏 王玮冰 郭哲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0 0 76 0 40和 1 0 2 32 0 30 )资助
非制冷红外成像仪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高可靠性而倍受关注。近期 ,非制冷的热机械型红外成像仪有望发展成为新的低价格高性能的红外成像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学读出的红外探测仪。此红外探测仪的核心器件焦平面阵列 (FPA)由无硅基...
关键词:非制冷 微悬臂梁 红外探测仪 像素数 红外成像系统 读出电路 光力学 FPA 近期 左右 
应用光力学效应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被引量:2
《激光与红外》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王玮冰 陈大鹏 叶甜春 伍小平 张青川 潘亮 段志辉 
应用光力学效应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FocalPlaneArray-FPA),配有可见光读出部分的红外成像系统,可以在8至14μm光谱区得到热物体成像。其核心部件是双材料悬臂梁结构的焦平面阵列。不同于利用其他效应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此种成像...
关键词:光力学 MEMS 焦平面阵列 双材料悬臂梁 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 工作原理 
基于双材料悬臂梁结构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被引量:1
《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第7期404-406,418,共4页王玮冰 叶甜春 陈大鹏 伍小平 张青川 潘亮 段志辉 
报道了一种利用MEMS技术制备 ,基于双材料悬臂梁结构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FPA)并配有可见光读出部分的红外成像系统 ,可以在 8~ 14 μm光谱区得到成像。基于该结构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利用的是光力学效应原理。我们采用MEMS表面...
关键词:双材料悬臂梁 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 MEMS 焦平面阵列 光力学效应 
基于等厚干涉的轴向空间相干度分析及其在表面形状测量中的可行性探讨(英文)
《实验力学》2002年第4期403-411,共9页段志辉 Golkher Mark Joseph Rosen 小琦宽和 石进信生 武田光夫 张青川 
从等厚干涉的解释出发,推导出了二维空间的相干方程.基于空间相干方程,利用SLM产生了一个新的空间非相干光源.同时提出了新的相移方案,并结合这个新的相移方案,实现了轴向空间距离的探测和干涉条纹的相移.分析了空间方向角对相干方程的...
关键词:表面形状测量 轴向空间相干度 等厚干涉 空间非相干光源 空间光调制器 空间方向角 相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