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芳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转喻转喻研究现代汉语传统修辞学泛化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重庆社会科学》《泰山学院学报》《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综述(2005—2018年)被引量:3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年第2期79-90,共12页黄晓静 胡方芳 
本文以近14年(2005—2018年)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有关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111篇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展现该研究领域在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单位、来源期刊及研究主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之后就研究主题进行细致...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预科教育 综述 
策略性转喻和认知性转喻的认知机制被引量:1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胡方芳 
同济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认知性转喻与策略性转喻--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性研究"(2750219024)
纷繁复杂的转喻现象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发挥作用。常规思维方式作用下的转喻由于没有改变事物的认知关系,只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使用的不同认知策略,因而可以称之为策略性转喻;而另一种类型的转喻,则是超常思维在发挥作用,它...
关键词:常规思维 超常思维 策略性转喻 认知性转喻 
工具主语:转喻在句法中的稳定
《泰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胡方芳 
同济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750219024)
工具主语的出现,在认知层面是由于转喻机制在起作用,其中行为者对工具的控制关系是转喻形成的基础,而行为者对不同性质工具控制的直接性决定了转喻认知性的强度,具体表现为:头脑工具<人体工具<一般工具;而对于相同性质的工具主语,转喻...
关键词:转喻 工具主语 控制关系 认知性 
对转喻研究中邻近性的再思考被引量: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9,共4页胡方芳 
转喻研究者无一不把邻近性作为转喻成立的必要前提,但是对邻近性这个概念却缺少严格的界定。而一个随意性很强的概念作为一种理论前提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对转喻所利用的邻近性进行界定很有必要。
关键词:转喻 邻近性 主观动因 显著度 
显著度的差异与两种类型的转喻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5-117,共3页胡方芳 
在转喻范围不断扩大的当前,"显著度"这个概念的提出能够将语言学家认为是转喻的一些语言现象排除在外,使转喻的范围得以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中"显著度"这个概念的相对性太强,不得不依靠具体的语境对之进行补充。因此,有必要对...
关键词:转喻 显著度 策略性转喻 认知性转喻 
转喻研究的历史:不断泛化的过程被引量: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胡方芳 
传统修辞学将转喻看作辞格,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修饰性的手段;认知语言学将转喻看作日常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表现。在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转喻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用转喻理论来分析越来越多的语言现象,这种不断泛化过程对转喻来...
关键词:转喻 传统修辞学 认知语言学 泛化 
图形—背景理论与“命名”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2,共2页胡方芳 
命名是赋予没有名称的事物一个名称以便于称说,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新词的产生。而有一类语言现象,对已经存在于语言系统中的词却采用了"叫做"等命名的语言形式。本文在对二者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形背景的转换理论以及范畴等级理论...
关键词:命名 图形 背景 语义陌生化 基本范畴 
对言语行为构成规则的重新思考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胡方芳 
塞尔对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对具体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这并不说明他对言语行为构成规则的论述是尽善尽美的,这些规则无论是命名还是内涵都值得重新思考,对这些规则的重新思考可以促进言语行为研...
关键词:言语行为 构成规则 
关于矛盾修辞法的界定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62-63,共2页胡方芳 
针对目前对矛盾修辞法认识的混乱状况,本文从矛盾的定义出发,采用语言哲学中的分析与综合、语义学中的语义特征分析法,在对几种语义矛盾的句子的分析中得出对矛盾修辞法的界定:它是指在思想并不矛盾的前提下,处于共同语义场中的、指向...
关键词:矛盾 分析 综合 语义矛盾 
由范畴转换看“形容词+着”被引量:2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43-45,共3页胡方芳 
“形容词+着”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从范畴及范畴转换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形容词+着” 范畴 范畴转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