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声浩

作品数:17被引量:29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断裂带晚第四纪断层岷江断裂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震地质》《水电站设计》《地震研究》《四川地震》更多>>
所获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川省地震堰塞湖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研究被引量:3
《四川地震》2011年第2期17-25,共9页马声浩 
中国地震局2010年度老专家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024
通过公元前26年至今的2千余年发生在四川省境内的14次地震事件形成的堰塞湖的研究分析认为,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743级地震、1879年7月1日甘肃武都8·0级地震、1933年茂县叠溪721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
关键词:堰塞湖 灾害 形成和发育特征 边坡稳定性评价 防御对策 
木格措电站库坝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评价被引量:2
《水电站设计》2001年第2期81-88,共8页周荣军 龚宇 马声浩 夏彩芳 黎小刚 
在国内外 34个水库诱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水库诱发地震的 9项识别标志。结合四川木格措电站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天然应力场、地震活动性、库坝区介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资料 ,采用定性对比和统计预测法 ,综合模糊评...
关键词:水库地震 诱发地震 地震工程地质 四川木格措抽水蓄能电站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被引量:39
《中国地震》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钱洪 周荣军 马声浩 黎小刚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
关键词:叠溪地震 岷江断裂 等烈度线 发震构造 地震 
四川小金抚边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11
《地震研究》1999年第4期376-381,共6页周荣军 何玉林 马声浩 黎小刚 
1989 年9 月22 日小金6-6 级地震和本次地震的前震(1989 年3 月1 日的5-0 级)及余震(1991 年2 月18 日的5-0 级) 均发生于小金两河口—木城附近, 这3 次地震的震中连线及其等烈度线长轴皆大致呈N...
关键词:断错地貌 平均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 四川 地震地质 
关于1933年叠溪7.5级地震若干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6
《四川地震》1999年第3期11-17,共7页钱洪 周荣军 马声浩 黎小刚 
1933 年叠溪75 级地震是本世纪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 不同部门曾进行考察, 但给出的等烈度线图有着明显的分歧, 这一分歧意味着对该次地震发震构造认识的不同。本文基于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征、震中位...
关键词:叠溪地震 震中 等烈度线 发震构造 地震 
地震构造类比法的应用——以川东地区华蓥山断裂带为例被引量:22
《地震研究》1997年第3期316-322,共7页周荣军 唐荣昌 钱洪 文德华 马声浩 何玉林 蒲晓虹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年代学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对华蓥山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该断裂带可能存在的分段特征。在对川东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强地震震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川东地区中强地震(Ms=47...
关键词:地震 地质构造 雪震条件 断裂带 断层 
西藏错那—哲古错断裂的新活动与1806年错那7(1/2)级地震被引量:1
《四川地震》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周荣军 马声浩 龚宇 何玉林 
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错那、哲古错、穷结之间展布有一条北北西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场作用下,错那一哲古错断裂表现为右旋剪切运动性质。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较详细的研究和祖略的野外地震地质调...
关键词:西藏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地震调查 震级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近代地震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被引量:94
《地震地质》1997年第2期115-124,共10页周荣军 闻学泽 蔡长星 马声浩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通过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上近代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特征的研究,采用Nishenko和Buland(1987)发展的“特征地震复发时间通用分布”概率模型,即“NB”模型,对甘孜-玉树断裂带各段落未...
关键词:同震位错 地震活动趋势 断裂带 地震 
成都断陷区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判定被引量:9
《中国地震》1996年第3期285-293,共9页唐荣昌 黄祖智 钱洪 龚宇 文德华 马声浩 周荣军 
成都断陷是龙门山前缘重要的第四纪构造盆地。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对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晚第四纪时,成都断陷遭受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使断陷盆地边缘和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具逆冲运动性质,并导...
关键词:晚第四纪 潜在地震能力 活动断裂带 成都市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69
《中国地震》1996年第3期250-260,共11页周荣军 马声浩 蔡长星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
关键词:晚第四纪 活动特征 断裂带 断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