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直文

作品数:42被引量:590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杨桦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地理科学进展》《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经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土地利用碳收支差异的重庆市碳补偿优先区识别被引量:2
《环境科学》2024年第9期5027-5039,共13页黄怀玉 龚直文 陈小娟 霍然 王倩倩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23-JC-YB-192);陕西林业科技创新专项(SXLK2023-05-1)。
探索土地利用碳收支时空规律及平衡特征,测度碳补偿价值并划定碳补偿类型分区,为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体系建设与“双碳”目标任务的衔接提供科学参考.利用2000~2020年的重庆市土地覆盖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碳收支时空动态及其平衡关系特...
关键词:土地利用 碳收支 碳补偿 碳中和 重庆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4
《农业工程学报》2024年第16期240-250,共11页张子晴 张道军 陈亮 龚直文 张青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416)。
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存在复杂、动态关系,揭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88个地级市(州、盟)的统计数据,采取综合评价...
关键词:城镇化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度模型 黄河流域 
基于STIRPAT-GW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4年第4期1195-1205,共11页黄怀玉 唐园清 龚直文 陈小娟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23-JC-YB-192);陕西林业科技创新项目(SXLK2023-05-1)。
探究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差异化的降碳减污政策提供参考。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揭示重庆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动态特征,综合运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重庆 
城市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生态分区识别研究被引量: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4年第2期562-573,共12页李超 牛文浩 黄怀玉 姚顺波 龚直文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R05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JC-YB-192)。
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3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规律,基于1990—2020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生态风险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56...
关键词:城市群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生态分区 粤港澳大湾区 
格网尺度的重庆市碳补偿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视角被引量:3
《资源科学》2023年第12期2358-2371,共14页黄怀玉 龚直文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R009);陕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SXLK2023-05-1)。
【目的】完善碳补偿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从格网尺度建立行政单元内部间的碳补偿机制,可为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基于5 km×5 km的格网单元,采用土地覆盖及社会...
关键词:土地利用 碳补偿 格网尺度 时空演变 重庆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影响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被引量:9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9期11-17,共7页周心怡 陆迁 龚直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3105);国家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2110712204)资助
运用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分析了疫情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理论机理,然后借助陕西和河南两省部分县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在采用logistic基准回归的基础上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疫情对农户储粮数量、储粮周期和储粮率的影响,进一步比...
关键词:新冠肺炎 储粮行为 倾向得分匹配 组群差异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省植被碳汇提质增效优先区识别被引量:53
《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5期1214-1232,共19页王天福 龚直文 邓元杰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R05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F-492)。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为有效识别植被碳汇服务功能提质增效的优先区,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陕西省植被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分布格局,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碳汇 碳中和 优先区识别 陕西省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陕西秦巴山区林地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6-114,共9页邓元杰 侯孟阳 张晓 贾磊 李园园 姚顺波 龚直文 刘广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309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6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JGYJSCXXM20200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R053)。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
关键词:林地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模型 陕西秦巴山区 
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被引量:2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2期398-413,共16页贾磊 姚顺波 邓元杰 侯孟阳 丁振民 李园园 龚直文 刘广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309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501602)。
基于InVEST模型,采用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三期的GlobeLand30土地覆被数据对其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运用地形因子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林地和草...
关键词: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 秦巴山区 
营造林成效遥感监测方法适用性研究被引量:5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203-209,共7页刘晓双 李才文 龚直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538,31400540);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24)。
为改进营造林成效人工调查方法和现有遥感监测方法的局限,研究不同分辨率、不同地域条件、不同造林年限的营造林成效遥感监测效果。选取南、北方各1个具代表性的行政县为研究区,以生长1~5 a的营造林小班为对象,采用涵盖中、高分辨率的5...
关键词:营造林成效 NDVI 监督分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