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

作品数:21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动漫互联网戏曲动画文化记忆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百家》《美术大观》《当代文坛》《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族认同与作为“记忆建构”的动画书写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23年第3期82-85,共4页万江 侯文辉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读屏时代基于敦煌文化记忆承载的新媒体动漫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YJA760073);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面向青少年一代:文化记忆视域下中国动漫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是构成民族和国家的心理基础,传统正是那种能为人们找到归属的标记。作为文化体系中的一种“凝聚性结构”,共同拥有的文化记忆将群体成员联结在一起,构成其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的基石。当下,承载国族文化记忆的动画书写...
关键词:动画书写 文化记忆 国族认同 文化身份 
敦煌文化记忆的动画承载探析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2年第11期99-102,共4页万江 侯文辉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读屏时代基于敦煌文化记忆承载的新媒体动漫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YJA760073);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面向青少年一代:文化记忆视域下中国动漫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031);2019年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汉俑造像艺术的动画转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yb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敦煌文化记忆作为一个兼收并蓄又能新陈代谢的生命体,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包容、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特质的真实写照,更为青少年一代文化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历时性的维度。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的论述,指出...
关键词:读屏时代 敦煌文化记忆 动漫创作与实践 承载 策略 
川剧视界:印象、坚守、融通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2-74,共3页万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读屏时代基于敦煌文化记忆承载的新媒体动漫话语建构研究”(20YJA76007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面向青少年一代:文化记忆视域下中国动漫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2020SJZDA031)。
川剧是巴蜀优秀文化的精髓。川剧的视听景观表现为:锣鼓是川剧的灵魂,帮腔具有的现场代入感正是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特色,而川剧虚实相生的程式功法、极简主义舞台美学则对人物形象塑造、思想情绪展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旅行者...
关键词:川剧 景观 视界 抉择 
日常的回归与镜像的隐喻——再看新编川北灯戏《包公照镜子》的现代性启示
《四川戏剧》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侯文辉 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YJA760011);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计划编号:CKJB2016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包公以铁面无私、睿智若神示人,然而川北灯戏《包公照镜子》却以它独特的艺术视角刻画出了一个平凡、日常而又丰满的包公形象。本文拟从角色塑造的"日常化"回归、剧情设计的"镜像化"隐喻、表演形态的"固本培元"三个视...
关键词:传统戏曲 灯戏 《包公照镜子》 审美 现代性 
从影像记录到微动漫演绎:互联网+视域下戏曲大众化传播凝视被引量:5
《艺术百家》2017年第6期75-81,共7页侯文辉 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YJA760011)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以动画艺术生产为例"(项目编号:16YB04)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CKJB2016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戏曲文化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发展互为因果,"互联网+"媒介变革使传统戏曲影响愈益广泛。文章讨论"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戏曲"传播模式的兴起;通过对"互联网+戏曲影像"与"戏曲微动漫"传播模式及其变迁的分析,指出"互联网+"视域下...
关键词:互联网+ 戏曲艺术 戏曲微动漫 大众化传播 期待视域 
从“互联网+戏曲”到“互联网+戏曲动漫”——现代性与戏曲大众化传播问题探析被引量:8
《四川戏剧》2017年第3期28-31,共4页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立项编号:15YJA760011);2016年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以动画艺术生产为例"(立项编号:16YB04);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计划编号:CKJB201604)的阶段性成果
戏曲文化与大众媒介的发展互为因果,互联网使戏曲文化的影响愈益广泛。从"互联网+戏曲"到"互联网+戏曲动漫",体现了传播思想、传播观念的变化,"互联网+戏曲动漫"在实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现代性"新生"的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后戏曲"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互联网+” 戏曲 戏曲动漫 现代性 传播 
“互联网+”时代戏曲网络社群构建的策略与方法被引量:6
《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100-104,共5页侯文辉 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YJA760011)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以动画艺术生产为例"(项目编号:16YB04)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CKJB2016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戏曲文化与大众媒介的发展互为因果,"互联网+"使戏曲文化影响愈益广泛。文章讨论"互联网+"背景下戏曲网络社群的形成与现状;通过戏曲文化传承与戏曲网络社群之间隐蔽关系的分析,揭示建构戏剧网络社群的文化意义。文章进一步从戏曲网络...
关键词:戏曲艺术 “互联网+” 戏曲网络社群 现代性 传播 传承 策略 
IP电影热潮下的冷思考被引量:8
《当代文坛》2016年第5期146-150,共5页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15YJA760011
本文从作家情怀与影视改编谈起,围绕当下的IP热潮,分析其属性与现象;寻找出文学与影视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和社会文化功能,分析出IP电影热潮起于受众对通俗文化消费兴趣,并重点对以文学、电影为例的通俗文化消费中受众的心理做出考证。...
关键词:IP 影视改编 通俗文化 消费心理 受众区分 人才培养 
对传统文化资源做影视改编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3
《四川戏剧》2016年第9期70-73,94,共5页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编号:15YJA760011);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以动画艺术生产为例"(编号:16YB04)的阶段性成果
当下,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影视发展成为共生互长的关系。传统文化资源与影视的改编应该如何转换,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什么样的转换结果才算共赢?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转换原则才能实现共赢?本文认为,对传统文化资源做影视改编共赢...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 影视改编 文化价值 本真性 商品属性 
用一场电影的时间,来辨识与认识我们自己
《美术大观》2016年第5期78-79,共2页万江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脉精神: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动画话语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A760011)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基于电影即生活,生活由我们自己的日常构成的理论之上,提出"用一场电影的时间,来辨识与认识我们自己"的观点。研究电影,就是要掌握欣赏和表达的策略与方法。文章旨在引导观众和电影从业者能够从不同层面多角度来审视和评析影片,从...
关键词:表达与获取 辨识与认识 不安感与归属感 隐藏与呈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