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明

作品数:83被引量:18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张之洞文化保守主义学术理路中体西用文化史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学术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文化批判——冯天瑜遗著《周制与秦制》述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6-103,共8页何晓明 
《周制与秦制》的完成,是冯天瑜学术生涯的内在逻辑延伸和圆满收官。冯天瑜强调,制度不能单独决定历史,须以物质文化为前提,精神文化作引领,三者交相互动,结为有机整体,共同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决定论”并不可取。冯天瑜...
关键词:冯天瑜 政治制度 文化批判 周制 秦制 汉制 
中华变易观与近代文化转型
《河北学刊》2020年第1期94-99,共6页何晓明 
变易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近代文化转型推进者首要的思想动因。承认中国面临"三千年一大变局"是他们"穷则思变"的认识起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他们弃旧图新的理论依据。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是他们把握改革尺度...
关键词:近代文化转型 中华变易观 通变 中庸 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人物评价的方法论启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何晓明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人物评价,始终坚持鲜明的党性立场与人民本位,服务于欧洲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历史的与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的价值基准显...
关键词:人物评价 党性立场 人民本位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多元价值基准 
词汇、观念与思想:思想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7期98-99,共2页何晓明 
近年来,通过对词汇、概念、术语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观念的推演变化,以推进思想史研究向纵深扩展,成为风气,相关成果蔚为大观。我以为,这种学术现象体现了思想史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变化,值得认真思考。在词汇、概念、术语辨析的技术层面...
关键词:思想史研究 《左传》 社会语言学 术语辨析 引申义 
词汇、观念与思想:思想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9年第6期9-11,共3页何晓明 
近年来,通过对词汇、概念、术语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观念的推演变化,以推进思想史研究向纵深拓展,成为风气,相关成果蔚为大观。我以为,这种学术现象体现了思想史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变化,值得认真思考。
关键词:思想史研究 词汇 路径 学术现象 时代观 
“于前史为中流砥柱,于后学为蚕丛开山”——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8-93,175,176,共8页何晓明 
章学诚在乾嘉经学(考据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潮流中,为史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自立主体,慨然发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史学主体地位的确立,根本在于史家主体地位的确立。章学诚在刘知几"史家三长"才、学、识之论的基础之上,更添"史德"一...
关键词:章学诚 史学主体地位 史德 史学宗门 圆而神 方以智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思想指向”与“文化品格”
《史学月刊》2017年第9期10-13,共4页何晓明 
思想文化史研究一语中的核心词组"思想文化"应该如何理解?我以为它不是联合结构,而是偏正结构。即不是"思想"与"文化",而是强调区别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另一类别的文化,即思想文化。其意义是将思想研究置于民族的...
关键词:文化史研究 文化品格 指向 思想文化 联合结构 偏正结构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词语·观念·思想史--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三重意蕴被引量:2
《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6期5-8,共4页何晓明 
历史文化语义学应包含词语、观念和思想史三重意蕴。历史文化语义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词语,在此层面上,中国传统训诂学的丰厚遗产可资借鉴。不过,历史文化语义学在词语的字面意义之外,尤其注重其蕴涵的社会思想内容,即其观念意义。在此...
关键词:历史文化语义学 词语 观念 思想史 
郭沫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与不足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第3期9-13,共5页何晓明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
关键词:史学要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史 中国历史 理论旗帜 史学工作者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社会性质 学术道路 研究成果 
清遗民研究的理论思考被引量: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83-191,共9页程太红 何晓明 
清遗民是有着复兴清朝,反对民国政体的政治立场以及恢复与赓续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的文化观的群体,是道统与政统的双重维护者,在近代化中,这一群体并未从传统之"士"转化为"现代知识分子"。对清遗民群体进行类型划分,既是技术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清代 遗民 近代化 文化选择 政统 道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