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作品数:2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叙事教学探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互文性媒介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学刊》《西部学刊》《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爱情婚姻家庭(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法言说的“事件”:《坠落的审判》叙事策略分析
《影剧新作》2024年第4期86-94,共9页刘佳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沈从文‘自我经典化’研究”(编号:23YJC7510088)阶段性成果。
法国女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的电影一贯以独特的叙事而使观众着迷,2023年她执导的新片《坠落的审判》以高超的叙事技巧诠释了婚姻与生活的持续、复杂及多义,真正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电影情节极其简约,却通过众多不确定、留白、...
关键词:《坠落的审判》 事件哲学 叙事策略 解构 
暧昧的政治书写:《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的悖反叙事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01-110,F0003,共11页刘佳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8)。
谢汉·卡鲁纳蒂拉卡在其获奖作品《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中巧妙地运用第二人称叙述,使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形成了关于内战的复调叙事,削弱了作者和叙述者的政治声音,且第二人称叙述的悖反艺术在于拉近了读者与文本故事...
关键词:谢汉·卡鲁纳蒂拉卡 《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 悖反叙事 政治书写 
“秦岭叙事”的多重变奏——论《秦岭记》的互文性叙事
《文艺论坛》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刘佳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沈从文‘自我经典化’研究”(项目编号:23YJC751008)的阶段性成果
秦岭是贾平凹的精神绿洲,他以之为核心地理意象构建出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近作《秦岭记》在延续“秦岭书写”的同时,与其以往书写秦岭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互动共生的文学系统。此外,作者还将中外经典文本引入小说,将其置于一个庞大复杂的...
关键词:《秦岭记》 贾平凹 “秦岭叙事” 互文性 异托邦 
流变·敞开·不可说:作为事件的记忆诗学
《语文学刊》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刘佳 
事件哲学和记忆研究都聚焦于对历史事件的诊断和反思,因而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事件作为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变性、敞开性与不可言说性都与记忆的运行机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事件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先验论及常规秩序的打破,为记...
关键词:记忆诗学 事件哲学 流变 敞开 不可说 
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及其亲子关系的差异探析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3年第17期126-130,共5页兰文凤 梁渊 刘佳 
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卓越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编号:SGH21Q049)的阶段性成果;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家庭亲子对话干预对陕西流动幼儿读写能力的促进效果研究”(编号:2022P001)的有关成果。
亲子关系质量决定着儿童在家庭心理环境中的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在亲子关系的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问卷测量法探讨368名小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差异,结果发现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存在父母差异,父母的教养方...
关键词:父亲 母亲 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回归分析 
数字技术拓宽就业渠道
《中国就业》2023年第8期36-37,共2页刘佳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卓越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批准号:SGH21Q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表明国家和党对就业问题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学历的贬值速度也在加快,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而高校文科生的就业情况最不...
关键词:理科生 大学生就业力 就业率 汉语言文学 工资水平 签约率 人文学科 万金油 
“一带一路”背景下《极花》英译中的“文化过滤”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93-95,共3页刘佳 
2019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陕西当代文学英译中的文化过滤研究”(项目编号:2019XJKY-3)最终研究成果。
在当今"一带一路"的现实语境中,英国翻译家韩斌热衷于翻译贾平凹的小说,2019年她又对贾平凹的《极花》进行了翻译介绍,虽然韩斌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来达到忠实于原作的目的,但译本依然表明"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在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也是...
关键词:一带一路 《极花》 英译 韩斌 文化过滤 
谈丝绸之路对元杂剧《赵氏孤儿》传播的媒介作用
《启迪》2021年第2期77-77,共1页田月丽 刘佳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学交流的媒介作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JK0976。
丝绸之路是古代的贸易通道,也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元杂剧《赵氏孤儿》被传播的原因,来探讨丝绸之路对元杂剧《赵氏孤儿》传播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 元杂剧 赵氏孤儿 传播媒介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建群作品的外译研究——以《统万城》英译本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2期50-51,共2页刘佳 
2019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陕西当代文学英译中的文化过滤》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XJKY-3;2019年度陕西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学交流的媒介作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JK0976。
文学的对外传播依赖于文学的翻译,而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文化过滤的现象,使译作与原作之间产生距离。本文以高建群《统万城》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分析原作与译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索陕西文学...
关键词:高建群 《统万城》 英译 文化过滤 
论《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
《爱情婚姻家庭(中旬)》2021年第1期0001-0001,共1页田月丽 刘佳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陕西当代文学英译中的文化过滤;项目编号:2019XJKY-3。
明代作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给我们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通过鲁智深勇于追求正义、敢于向不公平的社会发出挑战的故事, 给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个行侠仗义、古道热肠、重情重义、粗豪洒脱的英雄形象。
关键词:鲁智深 嫉恶如仇 重义疏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