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

作品数:18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图景交融身份摄影藏族学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民族论坛》《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符号的传播与共享——以夏鲁寺、贡嘎曲德寺日月图像为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56-165,共10页吕岩 岳燕 张会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交融视域下西藏吉祥图案整理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2BMZ103)。
西藏地区的夏鲁寺与贡嘎曲德寺壁画中均出现了以金乌、玉兔代表日与月的图像。金乌与玉兔图像是中原文化用来表示日与月的固定图式。自汉朝时期由西王母神话与民间信仰不断糅合产生,唐代时被吸收进佛教图像体系中,后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
关键词:日月图像 文化符号 互融互生 交往交流交融 
基于新文科理念的文艺学课程建设:逻辑遵循与实践路径
《大学与学科》2024年第1期46-60,共15页张会庆 吕岩 
西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学习范式视域下西藏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XZJYKT321013);西藏民族大学教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及教学实践研究”(2021493)。
新文科建设对文艺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新目标,同时也赋予了以文艺学课程建设促进高质量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契机、新指导、新方向。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在更新与融合、守正与创新中积极推行文艺学课程体系构建,有着凸显课...
关键词:新文科 文艺学 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西藏吉祥图像结构图景与意义深描研究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17-124,共8页吕岩 张会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交融视域下西藏吉祥图案整理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2BMZ103)。
基于新文化史研究发现西藏吉祥图像整体结构呈现出不断东向化交融的历史趋势,其图式或在汉藏交流过程中固定而来,或双向度影响,并不断增加其文化内涵,或直接吸收中原地区题材与图式。在西藏吉祥图像形成过程中,丝绸、瓷器、建筑等物质...
关键词:西藏 吉祥图像 交往交融 八吉祥 新文化史 
后疫情时代西藏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探析
《西藏教育》2022年第8期20-24,共5页吕岩 张会庆 
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藏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21077);西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学习范式视域下西藏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项目号:XZJYKT321013)的研究成果。
后疫情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藏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目前还存在培养场域不够宽泛、具身学习体验不足、精准个性化培育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照后...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西藏高校 师范生 信息化教学能力 
西藏地方甘丹颇章时期新年庆典世俗礼服研究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49-56,156,共9页吕岩 岳燕 赵海静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礼仪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交往中的作用及影响研究(唐至清)”(项目号:20BMZ032);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子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考古实证研究”(项目号:WT-ZD20210102)的阶段性成果。
甘丹颇章时期的新年庆典活动中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世俗礼服穿戴体系。这套服饰体系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确立,并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其从样式、面料、纹饰以及使用场景等诸象征修辞的选择,都有着一整套的话语策略。它不仅显示出甘丹颇章...
关键词:世俗礼服 象征秩序 财富 身份 
后革命时代:《老照片新西藏》的影像叙事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09-114,共6页吕岩 
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审美文化”科研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新西藏》是一套图文叙事与回忆性记录相结合的书籍。与当下流行的日常叙事的老照片系列书籍不同的是该书对革命叙事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简单重复革命叙事,而是通过对"大历史"的叙事转换,挖掘影像背后的...
关键词:老照片 文化记忆 革命叙事 
西藏现代性视觉图景——德木·丹增嘉措影像意义生成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08-114,共7页吕岩 
西藏自治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西藏审美文化"的阶段性成果
德木·丹增嘉措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西藏影像提供了一种全景式的西藏图景,真实再现了西藏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吸收与抵抗等诸话语的争夺,从而使其影像打破了单一的意义,走向了意义的多元化。
关键词:德木·丹增嘉措 现代性 视觉符号 抵抗 
摄影图像中的西藏:想象、再造与历史记忆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6年第2期115-128,共14页吕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西藏摄影研究"(批准号:14xww008)成果
摄影图像所建构的"西藏形象"在中西方视野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早期的西藏影像,体现出西方人在想象中建构的"原始的"西藏;20世纪之后,西方人对西藏形象的塑造转向神秘化,将西藏视为远离现代文明的"香格里拉";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纳入社会...
关键词:摄影图像 历史记忆 西藏 想象 社会主义国家 “香格里拉” 话语体系 新中国成立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的大学生中国审美文化教育
《西藏教育》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吕岩 张会庆 王艳 
2014年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中国审美文化教学研究实践>
中国审美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丰富其精神生活,提高其感受和审判能力方面有着的重要意义。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中国审美文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认知学徒制为大学生中国审...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 中国审美文化教育 教学应用 
西藏题材摄影的历史叙述被引量: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11-117,共7页吕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西藏摄影研究"(项目号:14xww008);西藏民族学院青年学人培育计划资助项目"凝固影像中的西藏视觉表达"(项目号:13my QP05)的阶段性成果
在摄影诞生的一百多年时间中,西藏题材摄影先后经历了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观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以阶级话语为主导的宣传摄影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去政治话语的文化探索并在新世纪走向对自我身份的关注的媒介表达时期。
关键词:西藏题材摄影 视觉欲望 阶级话语 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