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迎春

作品数:93被引量:21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辩证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弘扬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优良学风——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人民论坛》2024年第24期82-85,共4页姜迎春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课题和历史任务,理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践的推进都要求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学风,使理论学习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推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辩证转化,要联系地而...
关键词: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 具体实际 
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与遵循被引量:2
《探索》2024年第5期155-168,共14页姜迎春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研究”(20MLA001),项目负责人:张桂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迫切要求和历史使命出发,对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 文化建设规律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实践原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姜迎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22MZD006]的阶段性成果。
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为做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重要性,既体现在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又体现在具体管用的“抓住根本”“居安思危”“坚定信念”等实践...
关键词:邓小平 意识形态建设 抓住根本 居安思危 坚定信念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特性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3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9-38,共10页孔德臣 姜迎春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001);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NJUDPGRA2019)。
由于现代化实践本身的复杂性,辩证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即以唯物辩证法深刻阐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特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在出场的指导理念层面,它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辩证特性 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其数字经济效应——基于马克思的机器与异化理论被引量:17
《经济问题》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孔德臣 姜迎春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整体性系统性研究”(14ZD001);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NJUDPGRA2019)。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学术界热议的话题。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展现出来的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性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马克思看来,新机器的发明具有...
关键词:ChatGPT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论马克思的实践品格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姜迎春 
马克思始终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创新性成果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这就是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实践品格。随着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对整个西方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吸收了它们的有益成分,划...
关键词:马克思 实践品格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国家观驳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116-117,共2页姜迎春 
在这样的一个制度主义框架中来理解政治秩序,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决定任何两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秩序差异的根本在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即价值和认知层次的制度。政治秩序赖以实现的价值与认知层次的制度,对应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
关键词:制度主义 政治共同体 认知层次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自由主义国家 秩序 
前提 价值 挑战:对施蒂纳研究的反思——基于思想史的视角
《学术界》2022年第4期50-58,共9页罗俊杰 姜迎春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人物个案研究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涌现了一股“施蒂纳热”。从思想史视角的梳理看,对于施蒂纳研究“何来”“为何”“何为”的全过程意义场域还有必要作出反思。与在其他思想史论域中的存在状态比较...
关键词:施蒂纳 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叙事下利己主义者现象学揭秘——《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的批判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22年第2期106-112,共7页罗俊杰 姜迎春 
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铺展了一种思辨三段式的唯心史观叙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他用思辨观念史偷换现实历史的意识形态做了揭秘。施蒂纳的唯心史观叙事蕴含着对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追求,他在此叙事下提出了...
关键词:唯心史观 利己主义 现象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施蒂纳 
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被引量:1
《经济问题》2021年第10期1-7,共7页姜迎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深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 新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