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话语权力民国时期晚清民国大众传媒知识女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视听理论与实践》《编辑之友》《当代电影》《电影评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影人黄嘉谟生平事迹考及其电影观念辨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110-120,共11页邵梓洛 李晓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0)的阶段性成果。
黄嘉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影坛,兼具影迷、编剧、影评人、作词人、影刊编辑等多重文化身份。1933年,他率先提出了“软性电影”口号,引发了左翼影评人的批驳,此后双方产生了激烈持久的争辩,史称“软硬之争”。当前,关乎影人黄嘉谟...
关键词:黄嘉谟 闽籍影人 考辨补遗 电影观念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及其后现代主义思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60-172,共13页李晓红 王亚茜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受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将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相结合,解构电影中的女性与性别关系。9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迎来了从理论向历史的转变,女性主义电影史的大部分开创性工...
关键词:默片时代女性电影人 历史转向 女性主义电影史 后现代主义 
探照灯还是手术刀?--《逆行人生》的价值与期望值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4年第9期10-14,F0004,共6页李晓红 
《逆行人生》是中国第一部把镜头对准中国城市里最庞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外卖小哥的影片,它接续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前所未有地把外卖骑手这个被忽视的群体用电影语言“探照灯”般照亮给世界看,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然而影片却未...
关键词:《逆行人生》 批判现实主义 期望价值 
民族意识的声音传达:中国早期发声电影的国家观念建构被引量:1
《编辑之友》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李晓红 张仕林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早期电影 有声电影 国语教育 民族国家观念 左翼电影 
拓展国片市场与建立抗战统一战线:1938年“国防电影”在马来亚
《当代电影》2023年第8期81-88,共8页杨俊芳 李晓红 
2022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闽南语电影在新马的传播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1935—1965”(项目编号:FJ2022C065)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爆发后,马来亚华侨积极支持国内抗战。建立抗战救亡统一战线成为1938年马来亚华人救亡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国防电影”由于其宣传与教化功能而成为构建抗战救亡统一战线的工具。本文从中英文史料出发,梳理1938年马来亚市场上的“...
关键词:马来亚 抗战救亡 “国防电影” 国片市场 抗战统一战线 
虚拟影像下传统文学题材纪录片叙事艺术探析
《电影评介》2022年第20期45-49,共5页王紫研 李晓红 
虚拟制作技术的引入开拓了影像技术语言范畴,从服务于影视效果扩展到增进纪录片的真实感。在纪录片拍摄与制作中,虚拟影像主要指为区别于实景拍摄,采用CG、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虚拟数字特效来模拟、还原或增强现实的媒体系统。它的出...
关键词:人文纪录片 虚拟影像 文学题材 增强现实 三维动画 二维动画 人物故事 语言范畴 
代际冲突与家国叙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情感表达被引量:1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期15-17,27,共4页李晓红 
2021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父辈》以四个片段讲述着不同时代"我和我的父辈"的故事。中国人在全世界以重视家族、重视家庭著称。影片着重于把父子之间的代际冲突放在家国叙事的宏大背景中展现,唤起观众的共鸣,这是这部主旋律的影片成功...
关键词:主旋律短片 代际冲突 家国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