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文

作品数:16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学教育本土化建构基本权利德国基本法宪法规范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环球法律评论》《人权研究(辑刊)》《孔学堂》《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阳明“万物一体”说的义理疏释与道德实践——致良知视角下的本体论、工夫论与境界论被引量:1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7-19,共13页王进文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FX164)。
阳明由致良知所开展的“万物一体”之说,是在传承儒家从先秦“天人合一”到宋明“一体之仁”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生命历程的反思与体悟,揭示心即是理,赋予良知既内在又超越的理论意义与“成己成物”的道德实践面向,极大地深化...
关键词:王阳明 万物一体 致良知 大学问 道德实践 知行合一 
人的尊严规范地位的反思与检讨--基于德国宪法学说和司法实践的分析被引量:6
《人权研究》2021年第4期70-88,共19页王进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号:17BFX164);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尊严是当代法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我国已然认识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建构以人的尊严为价值基础的法治秩序的自觉,但存在语境隔阂、经验缺位与视角局限等问题。以德国宪法学说...
关键词:人的尊严 宪法规范 德国基本法 基本权利 规范实践 
此心光明,则诸恶潜消——知行合一视角下的阳明“恶”论疏义与展开被引量:2
《孔学堂》2021年第2期75-88,I0075-I0085,共25页王进文 Wang Xiaonong(译)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7BFX164)。
阳明学说以"心即理""致良知"为核心论题,强调知行合一,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格。但是,它也必须面对从心所生发出来的恶以及去恶的问题。阳明所言之恶,不能归咎于外在的"习"或"物"的浸染干扰,而是源于人心私意私欲的遮蔽。是心之所发之意偏...
关键词: 意之所在 明觉感应 致良知 王阳明 
“起礼义,制法度”——从“礼”的结构与功能探讨荀子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与改造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20年第4期135-151,共17页王进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FX164);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青年专项课题:“‘人的尊严’理论疏释与本土化建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FL003);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之阶段性成果
荀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法理论,但并不必然导向法家学说。他一方面接纳与改造了法家之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特征,强调了礼的"法度"标准之功能,另一方面借鉴法家之法的人为性特征,建构起礼的起源理论,把礼从个人规范扩大到治国方法,形成独...
关键词:荀子 法家 礼治论  
基本权国家保护义务的疏释与展开——理论溯源、规范实践与本土化建构被引量:31
《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4期106-122,共17页王进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17BFX164);2019年度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青年专项课题“‘人的尊严’理论疏释与本土化建构路径研究”;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
基本权国家保护义务是由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通过裁决建构并发展而成的具有实践品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权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权国家保护义务以基本权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为基础,旨在使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以确保公民在实现其基本权利的过程...
关键词:国家保护义务 基本权利 客观价值秩序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 宪法解释 
“人的尊严”之疏释与展开——历史渊源、比较分析与法律适用被引量:4
《人权研究(辑刊)》2019年第1期120-151,共32页王进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FX164);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大数据下的被遗忘权立法与法律适用研究”(项目编号:16SFB2007);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尊严是当代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文本中的重要命题,但基于规范形式的抽象化、思想资源的多元化和实证程度的差异化等因素,不同国家对其的认识并不一致,规范定位与实务运作也不尽相同。作为一个从道德哲学转化而来的宪法规范,自古希腊...
关键词:人的尊严 宪法规范 历史渊源 合宪性解释 
差异政治的边界与民主社会的团结——《正义与差异政治》被引量:1
《师大法学》2018年第2期322-333,共12页王进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17BFX164);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
如果承认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首要研究对象,那么,正义的论域与政治的概念便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合性。一方面,作为学问或知识的政治是研究国家、政府和公共事务如何运作的科学;另一方面,作为实践智慧的政治则是以处理国家、政府及公共事务的...
关键词:差异政治 社会群体 个体主义 分配正义 社群主义 《正义与差异政治》 
宪法基本权利限制条款权利保障功能之解释与适用——兼论对新兴基本权利的确认与保护被引量:20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88-102,共15页王进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的尊严’理论发展与本土化建构研究"(项目号17BFX164);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大数据下的被遗忘权立法与法律适用研究"(项目号16SFB2007);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宪法》第51条通常被认为是对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限制条款,在以司法援用为主的实践中,司法者往往着眼于为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寻求正当性,而易忽视其权利保障的面向。通过运用文义分析与体系解释,剖析该条款所蕴含的对基本权利的补充...
关键词:基本权利限制 《宪法》第51条 《德国基本法》 未列举权利 新兴基本权利 
“人的尊严”义疏:理论溯源、规范实践与本土化建构被引量:16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100-121,共22页王进文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16SFB2007);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
晚近以来,人的尊严被视为宪法的最高价值和根本原则,许多国家将其纳入宪法予以保障,但中文语境缺乏对其全面性与基础性的讨论。本文首先从人的尊严的思想脉络入手,对其从道德哲学转化为宪法基础原则的历程作出巡礼,指陈其与法律上人的...
关键词:人的尊严 人的形象 理性 法治国 交往行为理论 
家国天下:中国文明秩序的义理与实践论纲
《历史法学》2016年第1期118-149,共32页王进文 
一、引言树大者根必深。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以及现代性乃是一种路径而非状态。[1]'现代中国'及其崛起必然受制于其自身的内在结构与理念——如果只有规范世界而没有意义世界的参与和照拂,换言之,没有成熟的以中国语言为载体的中国义理...
关键词:义理 建构 定语 意义 中国 路径 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