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高

作品数:3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学衡派传统文化新知后殖民理论国粹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衡》与《新青年》诗学观念的参差对话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马建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学衡》与《新青年》文学观念比较研究”(23FZWB069)。
《学衡》内在诗学观念的贯通,具有隐伏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层面的潜在脉络。由文学自身的思考出发,强调诗文差异与内在格律,是《学衡》诗学观念的本体论建构;而作诗的具体实践,先学文而学诗,由摹仿而创造,“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此三者构成...
关键词:《学衡》 《新青年》 诗学观念 参差对话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阐释与范式转换——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马建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学衡》与《新青年》文学观念比较研究”(23FZWB076)。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非常契合,这种契合引起了学衡派群体的共鸣。新人文主义思想促使学衡派用世界视阈进一步体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普遍性,也使得学衡派具有了新文化阵营所缺乏的经典意识。学衡派与新文化阵营间的...
关键词:白璧德 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跨语际实践 中国阐释 范式转换 
从白璧德到梅光迪——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一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马建高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学衡派新人文主义译介与接受研究”(22ZWB003)。
“跨语际实践”包括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思想碰撞时的复杂思考、西方文本在中国本土语境中产生的新意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译介者本人的能动性。梅光迪追求的“真理”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有密切关联,但无法直接画等号。白璧德努力将新人...
关键词:白璧德 梅光迪 跨语际实践 新人文主义 CHARISMA 
晚清文学思想对传统诗学体用观的超越及学术史意义——从“诗界革命”到“摩罗诗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68-77,共10页马建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国语的建构研究”(14CZW077)。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思想多以西方思想文化为其理论资源,或倡导革新传统的“诗界革命”,或建构破旧立新的“摩罗诗学”,从传统诗学的基本内涵着手,超越崇尚中正平和的传统文学思想,以唤起民众,救国图强。这既是诗学观的超越,也是国民性...
关键词:诗界革命 摩罗诗学 传统诗学 体用观 学术史意义 
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5期59-66,共8页马建高 
民初美学的引进是对西方美学的一种转化,美学在中国转化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质。王国维早期美学概念的引入,即放在人生问题的解决上,其立足点所凸显的正是中国文化深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视域。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带有...
关键词:中国美学 转化 乌托邦 生命美学 本体论 
也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两歧性”
《嘉兴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5-10,共6页马建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ZWC014);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_0356)
王国维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两歧性"特征。王国维本人深受西方康德、叔本华、哈德曼、尼采等人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响,有深厚而复杂的西学渊源。王国维有从玄学化美学向实证论、经验论转移的努力,心理学教师、译者的身份以及后来的文化史研...
关键词:王国维 叔本华 尼采 两歧性 
论鲁迅早期文艺思想的“反现代性”
《阴山学刊》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马建高 
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研究"(KYZZ15_0356)阶段性研究成果
鲁迅早期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反现代性"色彩。以西洋文学为参照,提倡一种以反抗为要务的诗人典型,从终极关怀着眼,把诗学理想与人生哲学联系起来,抨击中国古人崇尚"平和"的倾向。赞美"摩罗诗人"对于"美之本体"精神价值的追求,推崇宗教,...
关键词:鲁迅 反现代性 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后艺术”时代“艺术终结论”再思考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马建高 
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研究"(KYZZ15_0356)阶段性研究成果
黑格尔、丹托等人关于艺术终将解体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走向宗教、走向终结,而是走向"后艺术"。"后艺术"给我们这样的启迪:独立的、纯粹的艺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确实终将消亡。当生产劳动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同义语时,起源于生产劳动...
关键词:黑格尔 丹托 卡斯比特 艺术终结论:“后艺术” 
论学衡派引介新知的文化抉择
《关东学刊》2016年第9期80-88,共9页马建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衡派文艺思想研究"(12ZWC014);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研究"(KYZZ15_0356)
通过对学衡派引介新知活动的描述性研究,努力提供一部完整而客观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冲突、演化与转变的多元格局。在引介新知的标准上,学衡派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对西方学说进行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而后慎重择取;二是强调...
关键词:学衡派 引介新知 新人文主义 文化抉择 
简论“文学的现代化”文学史观——从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说开去被引量: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马建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衡派文艺思想研究"(12ZWC014);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_035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遗留问题的现象解读引发了对现代文学研究一系列观念的追问。从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视角进入,才能使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突破僵滞的形态,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拓展,从"重写文学史"的困惑中突围。譬如对写实主义思潮...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的现代化 钱理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