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茹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地方戏孟称舜戏曲青春《白兔记》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文化艺术研究》《兰州学刊》《中华戏曲》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上海时事剧的兴起及其戏剧史意义
《戏剧艺术》2022年第4期24-38,共15页吕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近代广告传媒视阈下海派戏剧的崛起”(20200218)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在政治社会变革、戏剧自身发展等内外合力推动下,上海京剧界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及政治事件,编演时事剧。《火烧第一楼》(1887年)开创了沪上演出的新局面,然而由于官方及当事方的干扰,旋即禁演。随着《铁公鸡》(1893年)的面世,上海京...
关键词:清末 上海 时事剧 火烧第一楼 铁公鸡 海派京剧 
互文性、三角对话、融合性: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及困境——以第三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为主
《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第6期80-87,115,共9页吕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ZD23)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近代广告传媒视域下海派戏剧的崛起”(项目编号:2020021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战略机制的进一步推行,中国戏曲电影在不断提升质量的同时,数量也呈攀升之势。不过,由于多媒体时代大众审美的多元化及其自身美学范式的独特性,戏曲电影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困境。从第三届中...
关键词:戏曲电影 互文性 三角对话 融合性 
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及其特征、意义
《戏曲艺术》2020年第3期52-59,66,共9页吕茹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
关键词:灯彩戏 《洛阳桥》 《善游斗牛宫》 海派机关布景 
叙事时间的一致与转化: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动被引量:2
《浙江学刊》2019年第4期213-218,共6页吕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的互动研究”(17HQZZ23)成果
受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叙事源流、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等方面的渗透,导致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时间的共通,基本呈现为直线顺叙式的叙述方式,即以故事实际发生的自然顺序为主,并能与时间倒错的其他叙事手段实现自由转换,从而获得...
关键词:话本小说 戏曲 叙事时间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评王良成的新著《南戏接受研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47-148,共2页吕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代著名诗人王禹偁以《清明》为题,简约地记述了自己早年如山野僧人般清贫、孤寂、刻苦的读书生活。客观地说,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力远不如杜牧,甚至不见得比...
关键词:读书 科学出版社 艺术成就 清明 黄庭坚 
《荆钗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被引量:1
《中华戏曲》2018年第1期149-163,共15页吕茹 
《荆钗记》,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作《王十朋荆钗记》,未题撰人。①王季思先生认为:“从现存明刊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看,文字比较俚俗,又保留了不少温州坊巷旧名和方言土语,当出宋元间永嘉书会才人的手笔。”②后胡雪...
关键词:地方戏 流变 近代 方言土语 集体创作 民间艺人 王十朋 明刊本 
艺术无止境 越剧新方向--茅威涛访谈录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8年第1期70-75,140,共7页茅威涛 王挺 吕茹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浙江省戏曲传承人口述史及数字档案创建”(11BB021)、浙江传媒学院“越剧传承人茅威涛口述史研究”基地项目(ZJ15FY004)阶段成果.
茅威涛对于越剧唱腔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表演艺术的借鉴与超越、教学模式的培养与创新、剧团的管理及体制转型、驻场演出的提出与实施等方面的改革,使茅威涛及其所带领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当代戏曲界重点关注的对象。采访者就个人的...
关键词:茅威涛 越剧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 
《杀狗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28-134,共7页吕茹 
2015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科研项目"越剧传承人茅威涛口述史研究"(ZJ15FY004)的研究成果
《杀狗记》虽在五大南戏中评价不高,但是因其剧情强调血缘伦理价值,在戏曲演出舞台上仍经久不衰。近代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杀狗记》又成为各剧种声腔的保留剧目,流传甚广。因其民间戏的特性,促使近代的民间艺人在演出时沿袭明清民间艺...
关键词:《杀狗记》 近代昆曲 地方戏 民俗化 流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评“青春版”越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
《大舞台》2016年第7期24-26,共3页吕茹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戏曲最为青睐的题材之一,其以强烈的戏剧性和有所寄托的特质几百年来薪火相传,承继不断。近年来,已先后有四十余家国内院团,二十多个剧种搬演了该剧,享有盛誉的有上海京剧院的改编版、精品版连台本戏《狸猫换太...
关键词:《狸猫换太子》 小百花越剧团 连台本戏 青春版 萧何 上海京剧院 移植改编 经典剧目 
《新闻报》戏曲广告及其流变、意义被引量:4
《戏曲艺术》2016年第3期88-93,98,共7页吕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闻报>戏曲广告研究"(14YJC760040)
相较于近代上海声名显赫的《申报》,《新闻报》的创刊虽晚,但是发展迅速,长期与《申报》并称。且《新闻报》重视广告业务,其戏曲广告的数量、创意均力压《申报》。通过对《新闻报》及其戏曲广告刊登的时间、种类、数量的考察,戏曲广告...
关键词:《新闻报》 戏曲广告 流变 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