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真

作品数:56被引量:38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心态自我同一性自我道德选择道德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特殊教育》《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理论与改革》《学术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愤怒的生成逻辑与情感治理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1期123-130,211,共9页马向真 张金金 
愤怒既有“正义之怒”,也有“疯狂之怒”。为了更公允地评价愤怒情感,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控制,可对愤怒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渴望得到承认是愤怒产生的道德心理基础;对正义规范的认知与信念是愤怒产生的道德认知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
关键词:愤怒 生成逻辑 承认 正义 情感治理 
高校辅导员情感治理路径探究
《江苏高教》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宋美娜 马向真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3SJSZ0014);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当前,辅导员承受着来自学生管理、职业成长、绩效考核和社会期待等多方面的压力。究其原因,大学管理行政化忽略了情感需求、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忽略了情感...
关键词:辅导员 情感治理 学校治理 
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与网络失范行为的关系:自我意识与人际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3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林启修 马向真 李慧敏 
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大学生人生目的与生涯适应力的耦合机制探究——基于心理韧性理论”(编号:2020SJB008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守门人’模式研究”(编号:21FYHLX033);南京工业大学2023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工科高校大学生求职意向与就业行为的追踪研究”(编号:SZ2023031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隐性自恋问卷、自我意识量表、人际关系敏感量表、网络道德行为问卷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对其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和人际敏感在...
关键词:隐性自恋人格 网络失范行为 自我意识 人际敏感 
愤怒情绪生成为社会心态的逻辑与治理被引量:3
《学术前沿》2023年第22期52-59,共8页马向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关系性自我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理学取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BSH101。
愤怒作为一种最具社会动员力的情感,是社会心态治理的重要对象。愤怒情绪在道德认知、情感共振、媒介传播的三重逻辑建构中得以生成为社会心态。对正义的认知是愤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心态的道德认知基础,共情是愤怒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情绪...
关键词:愤怒 社会心态 道德心理 情感治理 
咨询师视角下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年第8期694-700,共7页吴慕窈 马向真 
目的:探讨咨询师在网络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伦理经历和伦理困惑。方法:招募11名从事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的受访者(包含2名预访谈对象),参考网络心理咨询伦理相关的文献,结合研究目的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运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
关键词:网络心理咨询 咨询伦理 咨询师 定性研究 
心理咨询师特质正念、应对方式与共情疲劳的关系被引量:3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年第6期1510-1514,共5页陈海霞 马向真 
目的:探究心理咨询师特质正念和应对方式对共情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C-CF-Short Scale),以205名心理咨询师为被试,考察特质正念、应对方式和共情疲劳的关系。结...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 特质正念 应对方式 共情疲劳 
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张金金 马向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AZD005)。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存在诸多不正义问题,如家务分工、家庭财产分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问题。而当前关于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否认正义适用于家庭领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正义只适用于以契约关系为主的法权领域。然而...
关键词:家庭 正义 平等 承认  
论心理咨询中的“道德世界观”
《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俞玲玲 马向真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D005)。
心理咨询道德世界观的形成,解决了自身道德自我意识与自然一般、义务与感性冲动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义务与现实、道德与自然的“和谐”。然而,该种“和谐”倘若仅仅局限于个体自身,则无法保证咨询利益共同体整个实体的道德完成,从而陷...
关键词:心理咨询 道德世界观 咨询利益共同体 伦理世界观 
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问题与范式被引量:3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马向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D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由于伦理学同时具有"应然"和"实然"的部分,而心理学只具有"实然"的部分,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应当是伦理学的"实然"部分与心理学的交叠,也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心理学研究。我国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伦理学的"...
关键词:道德心理学 学科 范式 路径 
中学聋生内疚的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2018年第8期36-40,54,共6页王志琳 朱诗婕 王云强 马向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青年道德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4CSH017)
以275名中学聋生和298名健听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聋生的内疚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聋生的内疚和亲社会倾向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内疚和亲社会倾向显著高于男生。(2)中学聋生的内疚显著低于健听生,而中学聋生与...
关键词:中学聋生 内疚 亲社会倾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