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顺

作品数:56被引量:12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庄子》文学物哀诗人文学自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学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诗歌批评家?
《原诗》2022年第1期337-358,共22页何光顺 
现代汉语诗歌的迅速发展向批评家赋予了严峻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批评家应该如何关注诗歌,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进行何种训练。当庸俗浅薄的诗歌盛行诗坛之时,批评家应该秉持的批评尺度,当在于坚持诗歌指向生命本身,指向一种个体的自我...
关键词:现代汉诗 诗歌批评家 现代生存经验 伦理主体 垃圾诗派 诗学坐标 
短暂的瞬间与永恒的本质--波德莱尔从时间维度开启的现代性之思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21年第8期151-160,共10页杨柳 何光顺 
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文学的开创者。波德莱尔的“你无权蔑视现实!”的呐喊,就是强调要在污浊的现实中孕育美丽的花朵,在过渡、偶然和短暂中隐藏着永恒和不变,两个极端相互冲突和交叉,形成一种被中国学者称作“现代性—缘域”的思想,即矛盾...
关键词:波德莱尔 《恶之花》 时间 现代性 
当代诗歌的圣人书写——从向以鲜诗集《我的孔子》看现代汉诗的民族话语建构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34-40,共7页何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物化到物感的中华美学时空思维结构演进研究”(编号:18BZX136)阶段性成果。
向以鲜《我的孔子》组诗是现代汉诗写作的典范性文本,它也是当代中国诗人进行华夏民族文化共同体建构的重要实践,体现出确认自我文化渊源的民族诗人的身份自觉,并同时折射出当代汉语诗学的几个重要维度:一是现代汉诗重回诗歌之道的根性...
关键词:向以鲜 《我的孔子》 现代汉诗 民族诗人 汉语诗学 文化共同体 
命名的自觉和敏感者的特质——兼论当代汉语诗学的两条路径
《粤海风》2020年第3期68-75,共8页何光顺 
在以珠三角和广东为中心的南方诗人或南方诗歌写作中,为当代汉语诗学寻找一种新的理论话语及表达形式,已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潮流。它不仅挣脱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现实主义写作、革命话语写作或阶级论写作模式,也超越了朦胧诗的反抗...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 诗歌精神 第三代诗 革命话语 阶级论 反抗者 敏感者 写作模式 
文学的他缘——波德莱尔《恶之花》的“现代性—缘域”重释被引量:6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0年第2期301-317,共17页何光顺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现代性”问题,不能仅从西方文明内部发展的单一视角和逻辑来进行考察,而可引入中国文学所注重的缘域精神,以有助于揭示其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滥觞期的典范文本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中国文学的缘域境界在古典时代发...
关键词:波德莱尔 《恶之花》 他缘 现代性—缘域 
戴潍娜诗歌中的新闻维度与大地生态
《青年文学》2020年第6期155-156,共2页何光顺 
梭罗曾经在《瓦尔登湖》中这样评价新闻:"我也敢说,我从来没有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值得纪念的新闻。……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的例证及其应用呢?"戴潍娜却并不同意梭罗对于新闻的贬斥,而是从新闻所关切的时代事件的具体性出发...
关键词:《瓦尔登湖》 梭罗 相通性 退隐 新闻 具体性 贬斥 诗歌 
Called:存在的命名和物的出场——试论《旧约·创世记》命名神话的概念化思维及其问题被引量:2
《现代哲学》2019年第5期106-116,共11页何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物化到物感的中华美学时空思维结构演进研究”(18BZX136)
重视“语词”的“命名”(Called)是从圣经首章《创世记》到《约翰福音》的重要主题。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命名就是存在的显现和万物的出场,从上帝为世界命名到人为万物命名,显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确立和主体创造的开始。这种自由意志...
关键词:《创世记》 Called 存在 命名  概念化 
孔子“中庸”的“时中”境域——兼评当代新儒家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路径被引量:15
《哲学研究》2019年第9期45-55,127,共12页何光顺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从物化到物感的中华美学时空思维结构演进研究”(编号18BZX136)的阶段成果
当代新儒家存在着心性儒学重良知本体与政治儒学重王道仁政的分歧,但都较少关注孔子"中庸"的"时中"维度。实际上,孔子"中庸"的"时中"思想正是中国先秦儒家本原文化对世界思想史的独特贡献,它所蕴含的从"慎独"到"群治"的个体与群体关系...
关键词:孔子 中庸 时中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中日哀感美学的时空结构与伦理向度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71-79,共9页何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物化到物感的中华美学时空思维结构演进研究”(批准号18BZX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日哀感美学是对中国美学的物感、感物、兴感、感兴、感物兴叹与日本美学的物哀、物之哀、哀、知物哀、幽玄、侘寂、物纷、涩味等概念的概括归纳,它注重“物—人”视域中的“感”或“哀”的情感表达,强调中日民族所共同植根的东方美学...
关键词:哀感美学 物感 物哀 时空结构 伦理向度 
当代新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四川新诗群体为例被引量:2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5期10-18,共9页何光顺 
当代四川新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1980年代从四川兴起的"第三代诗"席卷全国,成为其时中国诗歌的中心所在,更重要的是从"第三代诗"到1990年代后"存在"诗群的演进所折射的"陆地气质"。这种"陆地气质"是四川文化内在品格的体现,在与西方文明...
关键词:四川新诗 陆地气质 内陆诗风 第三代诗人“存在”诗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