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作品数:11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哈尼族哈尼梯田秩序灾害共同体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普洱学院学报》《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续写好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社会主义论坛》2024年第11期22-23,共2页罗丹 姜月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项目“面向东南亚讲好云南生态故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辐射影响力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云南各族人民“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紧紧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奋斗历史,更是新时代弘扬民族团结精神、铸牢...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誓词碑 普洱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民族团结精神 团结奋斗 光荣传统 续写 
社会交换与共同在场:西南山地民族“默商”交易活动中的共同体意识实践逻辑被引量:1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33-141,共9页罗丹 谢佳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19CMZ048);云南“兴滇英才”项目“面向东南亚讲好云南生态故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辐射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基于西南山地民族早期“默商”交易活动相关记载,结合近当代大量相关实证个案,可探知“默商”活动超越了“以物易物”的用益性思维并表征了参与多方各民族的交往意愿和认同愿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叙事情境里反观这一历史...
关键词:西南山地民族 默商 社会交换 共同在场 民族国家建构 
善存之道:一个滇西北藏族聚落社区资源图里的时空规序与地方共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52-160,共9页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19CMZ048);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2020)“选择性亲和: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共生机制研究”。
位于滇西北迪庆州德钦县的藏族聚落尼顶村,因“社区参与可持续生活模式探索”发展项目而衍生出的可视化社区资源图绘本《农事历》,是其社区内在俗成的传统惯习和集体生态经验的图式映射,绘本传递了村落共同体对自然生态、农事节令、环...
关键词:滇西北 尼顶村 共同体 时空规序 地方共识 
滇南哈尼族节令古歌《四季生产调》的多样性感知与生态观照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22年第2期133-141,共9页罗丹 
国家社科基金“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CMZ048);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2020)“选择性亲和: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共生机制研究”;202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边屯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CX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活态生境中衍生的口头传统资源。梯田稻作农耕文明的衍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述互为生境,前者指向当地各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的再生产实践,后者表征稻作农耕族群...
关键词:哈尼族 《四季生产调》 多样性感知 生态观照 
流动与绵延:驭水于成的哈尼梯田“族群—生态”命运共同体被引量: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40-48,共9页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CMZ04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一般项目“滇南梯田稻作农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J202121)。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当地各世居民族基于联合劳动摆脱生态束缚并维系再生产的产物。哈尼梯田能够不断排除各项社会干扰并确保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及民族和谐的并置,这既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得...
关键词:哈尼梯田 肥力 控温 尾水 流动与绵延 
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的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区域性生态担当研究被引量:9
《学术探索》2021年第6期87-95,共9页罗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MZ04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XZX202105);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2020)。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是当地七种世居民族与自然共生演替的集体生态智慧结晶。在1300余年间围绕稻作和灌溉两大主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民族经历了早期创建出敬畏和顺应自然的人地共生、自然和合的生计知识,到逐步形...
关键词:红河哈尼梯田 “稻作—灌溉”系统 地方性知识 生态担当 
相际经营与结社之道: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被引量: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55-64,共10页罗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南农耕民族共生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CMZ04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委托项目“关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ZKWT202104);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选择性亲和: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共生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际经营原理将跨民族经济活动的非经济制约因素所规约的社会及自然实体称为"相"。滇南梯田农耕生态地景的共同缔造者、稻作灌溉社会的多元维系者,长期守望相助,跨"相"结社。联合劳动中分工的不同,将异质性的梯田农耕民族整合到以水系...
关键词:相际经营 交往交流交融 滇南 梯田农耕民族 
哈尼梯田历史溯源及景观价值探析被引量:10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135-146,共12页马翀炜 罗丹 
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多元水文化与民族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017sy1006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活态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N201702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以哈尼族为主的多族群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顺应山川形变、流水趋向,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山地梯田稻作农耕文明。哈尼梯田景观集群包括:汇水的森林、聚人的村寨、储水的鱼塘、配水的沟渠、产粮的梯田等要素。独具特色的景观样态和丰富多...
关键词:哈尼梯田 历史溯源 景观价值 
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被引量:3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179-190,共12页罗丹 马翀炜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哈尼族大量以迁徙为主题的民间口述史记载了哈尼人迁徙进程中所经历的自然和社会灾害。逃避及应对灾害是哈尼先民举族迁徙的重要原因。迁徙过程中对'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共享与互竞的实践活动塑造和影响了传统的哈尼社会结构,社...
关键词:哈尼迁徙史 灾害叙事 资源配置 秩序 
传统的“撤离”与未来的拓殖——一场哈尼族驱火灾仪式的人类学思考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7-25,共9页罗丹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活态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N201702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
哈尼族村落社会中个人的日常往往被村寨集体秩序所规范,因此个人的灾难要以集体的驱灾仪式来应对。传统的驻留和再造是村寨权威合法化的标志,而现代性却既消解又重置着传统。在一个"除魅"和日趋理性的现代社会中,尽管意外不断,人们拓殖...
关键词:传统撤离 拓殖未来 哈尼族 村寨秩序 日常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