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学

作品数:35被引量:7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民间艺术艺术贡布里希美育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歌海》《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清仿北苑作的笔墨分歧考和董其昌的董源图像矫正观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2-60,共9页高尚学 程曦 
作为文人画语境下的“南宗之祖”,董源风格是明清画家在创作表现与主题模仿上绕不开的高峰。但作为被传承的艺术范式,董源风格于明清时期的不同画家笔下存有明显图像分歧,该分歧既表现在笔墨形式的视觉差异中,亦体现于摹写方式、真似效...
关键词:董源 明清文人画 笔墨分析 
区隔与重构:《贵州山民图》中的民族边缘意识
《美育学刊》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高尚学 魏海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10);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2FMZ033)的阶段性成果。
《贵州山民图》是庞薰琹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民族主题系列组画。《贵州山民图》以庞薰琹在贵州苗族地区的民族学考察为创作契机,以苗族人民的生活劳作为题材,详细描绘了苗民的衣饰花纹,从而突出了苗族较汉族的“异质性”。但在表现形式上,...
关键词:《贵州山民图》 庞薰琹 区隔 重构 民族边缘 
文化传承与当代建构——舞剧《只此青绿》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被引量:4
《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168-172,共5页高尚学 古弦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ZD10;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蚂拐农耕节庆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FMZ033。
一与西方传统的古典美学“模仿论”相比,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意象”和“意境”论。并且这种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和理想,如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 山水意象 跨媒介 美学理论 美学意象 跨时空 意境论 模仿论 
抗战时期庞薰琹绘画作品的变与异
《美术观察》2023年第11期76-77,共2页高尚学 魏海心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FMZ033。
抗战时期,庞薰琹赴贵州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收集整理了大量工艺美术成果,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贵州山民图》系列组画。在这一时期,庞薰琹的绘画作品实现了媒介、风格等多方面的转变,并由此孕育出异于抗战时期主流绘画作品的形式与内...
关键词:庞薰琹 《贵州山民图》 抗战时期 变与异 
波利·阿普费尔鲍姆独特的色彩观研究
《艺术家》2023年第8期15-17,共3页阎妙雅 高尚学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蚂拐农耕节庆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14;项目批准号:22FMZ033)的阶段性成果。
波利·阿普费尔鲍姆(Polly Apfelbaum,1955-)是美国当代自由艺术家,197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泰勒艺术与建筑学院取得艺术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学术奖,2012—2013获得Joseph.H.Hazel罗马奖。她的作品曾在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关键词:学士学位 当代艺术馆 色彩观 雕版印刷 宾夕法尼亚州 艺术与设计 圣路易斯 鲍姆 
主题学介入广西民间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歌海》2022年第6期37-42,共6页李艳梅 高尚学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广西民间艺术的主题学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题学一直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开始在艺术史中展开多方位研究,但是,运用主题学系统研究广西民间艺术的却不多。把主题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引进广西民间艺术,以广西民间艺术刘三姐和蛙主题意象为例,以期探寻出广西...
关键词:主题学 广西民间艺术 理论与方法研究 
嵌入与脱域:日本画中“观瀑”主题溯源与流变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22年第11期77-82,共6页高尚学 许难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西民间艺术的主题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A760014。
“观瀑”主题源自中国李白的诗歌文本,同时也是日本画史中历史悠久的母题。从室町到近代,“观瀑”主题在日本绘画史中,呈现出不同的图式和风格演变。为了研究其与中国古典绘画的密切关系,论文以中国山水画为参照物,尝试运用嵌入和脱域理...
关键词:日本画 主题 观瀑 流变 中国山水画 
充分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营造广西高校“美育生态壁龛”
《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124-130,共7页高尚学 陈佳恺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研究”(批准号:2019ZJY108);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艺术美学”(批准号:2020KCJS13)。
高校美育存在两难之境,即缺乏一个合理有效实施的“度”:美育实施的范围太小,达不到理想效果;美育实施的范围太大,则无法有效实施。为此,文章把生态和生物学中常用的“生态壁龛”概念引进美育教学,并立足广西本土民族艺术资源提出“美...
关键词:民族艺术资源 美育 生态壁龛 地方高校 
广西民间艺术“蛙”意象的主题学研究被引量: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95-101,共7页高尚学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西民间艺术的主题学研究”(18YJA760014)。
文章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广西民间艺术铜鼓、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蛙”意象主题及其相互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蛙”意象主题在铜鼓民俗、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集中、反复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说明在这些意象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传...
关键词:广西民间艺术“ 蛙”意象 主题学 
媒介变革下“山水”艺术范式的变迁
《艺苑》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高尚学 许难 
“山水”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艺术范式之一。在不同时期,随着笔墨以外的媒介的介入“,山水”艺术范式在异质媒介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艺术取向。究其原因,是作为“山水”范式内核的“言—象—意”关系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呈现出不同的...
关键词:媒介 山水 艺术范式 “言—象—意” 变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