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蓉

作品数:27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苗族文化认同改土归流共同体意识通婚圈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亚纵横》《河西学院学报》《世界民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性主体性与美国苗族社区性别关系变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黄秀蓉 
中国侨联2019—2020年度项目“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BZK219。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
关键词:美国苗族 女性主体性 父系家族 性别关系 性别平等 
石门坎苗文文献概况与研究展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238-248,共11页黄秀蓉 潘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石门坎苗文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VJXG029),项目主持人:黄秀蓉。
20世纪初,石门坎苗文一经创制,便在滇黔交界的乌蒙山区被广泛使用,包括基督教宗教文献的翻译与宗教活动的进行、学校教育、交流沟通以及记事、记账等日常社会生活,形成了大量的石门坎苗文文献。石门坎苗文文献具有文字不规范性、阶段性...
关键词:石门坎苗文 少数民族文献 乌蒙苗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清至民国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之形象建构与国家认同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3期50-63,241,242,共16页黄秀蓉 潘源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基金项目“石门坎苗文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22VJXG029)的阶段性成果。
滇黔毗邻区的花苗群体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清朝汉族士大夫把这一群体建构成一个与华夏有着巨大差异的“蛮夷”形象。民国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强调花苗群体与华夏的“同源”性,是中国民族的一部分。清末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建构的是一个被“...
关键词:滇黔毗邻区 花苗群体 形象建构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 
当代云南文山苗族通婚圈变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2年第12期64-72,共9页黄秀蓉 
中国侨联项目“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19BZK21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SWU909214)阶段性成果。
在历史时期,云南文山苗族一直有着自己特定的通婚圈,主要表现在通婚对象与通婚地域这两个方面。在通婚对象上,文山苗族一直坚持族群内婚优先的原则。在通婚地域方面,则通常限定在附近村寨。当代,文山苗族通婚圈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
关键词:文山苗族 通婚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路径 
清代苗族跨国迁徙路径考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252-260,共9页黄秀蓉 
中国侨联2019年度课题“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19BZQK219),项目负责人:黄秀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SWU1909214),项目主持人:黄秀蓉。
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开始外徙,进入今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以及泰国等国家。苗族在清代的跨国迁徙过程中,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早中期主要从广西迁出,晚期则主要从云南迁出。进入越南的苗族,一部分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稍...
关键词:清代 苗族 跨国迁徙 迁徙路径 
当代云南文山苗族通婚圈变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被引量: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26-32,共7页黄秀蓉 
中国侨联项目“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19BZK21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SWU909214)阶段性成果。
在历史时期,云南文山苗族一直有着自己特定的通婚圈,主要表现在通婚对象与通婚地域这两个方面。在通婚对象上,文山苗族一直坚持族群内婚优先的原则。在通婚地域方面,则通常限定在附近村寨。当代,文山苗族通婚圈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
关键词:文山苗族 通婚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路径 
老挝裔美国苗族的文化适应模式探析被引量:1
《世界民族》2022年第3期94-105,共12页黄秀蓉 
中国侨联2019年度课题“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BZQK219),项目主持人为黄秀蓉;西南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214)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为黄秀蓉。
作为战争难民进入美国的老挝苗族群体,其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近半个世纪对陌生新文化的适应过程中,不同代际的美国苗族群体根据自身特点与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适应模式,包括极端适应型、被动...
关键词:美国苗族 文化差异 文化适应 文化传承 文化认同 
“苗莱坞”电影:1.5代美国苗族在泰国的跨国电影制作被引量:1
《东南亚纵横》2020年第4期81-96,共16页 黄秀蓉(译) 庄纾绮(译) 
中国侨联2019—2021年度项目《海外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BZQK21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苗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皆为黄秀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百部低成本的苗语电影被制作出来,包括喜剧片、动作片、恐怖片、历史小说、纪录片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其主要观众为美国苗族。这些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由1.5代美国苗族①在泰国制作,泰国苗族则以演员或其他身份为美国...
关键词:苗语电影 美国苗族 泰国苗族 跨国电影 全球化 
闽台地区中秋“博饼”习俗被引量:1
《三峡论坛》2020年第1期92-96,共5页庄纾绮 黄秀蓉 
"博饼"是一种海峡两岸共有的中秋传统习俗,起源于厦门,后传至漳州、泉州及台湾等地,是闽台地区人民中秋期间特有的重要习俗。通过史料和调查研究"博饼"习俗的由来,并对现代化进程中导致传统"博饼"习俗发生变迁的现象进行归纳探讨。
关键词:博饼 闽台 中秋 起源 变迁 
灵魂的世界——美国苗族传统萨满信仰探析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2-28,共7页黄秀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以来苗族的国际流散与认同问题研究--以美国苗族为中心"(17XMZ030)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多数美国苗族仍然坚守传统的萨满信仰。灵魂信仰是美国苗族萨满信仰的核心所在,以萨满师傅主持的各类通灵仪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萨满仪式,灵魂与个体肉身结合、和谐共居并最终分离,达到灵魂再生并永恒存在的目的。美国苗族传...
关键词:美国苗族 灵魂信仰 萨满仪式 文化认同 文化适应 心理健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