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珊

作品数:58被引量:39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分子标记中间偃麦草黄矮病小麦新种质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农业学报》《科技导报》《作物杂志》《华北农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科技导报》2024年第1期174-187,共14页叶兴国 林志珊 王轲 唐华丽 韩志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180)。
2023年小麦生物育种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挖掘了调控小麦高产、抗病、抗旱、耐低温等性状相关的新基因,创制了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性状的新种质,构建了大批量EMS突变体库,完善了利用引导编辑系统编辑小麦内源基因和诱导系诱导小...
关键词:小麦 生物技术 基因挖掘 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作物杂志》2021年第2期1-14,共14页贾子苗 邱玉亮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788和31971945)。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
关键词:小麦 近缘种属 外源基因引渗 遗传改良 
基于簇毛麦No.1026转录组的SSR序列分析及其PCR标记开发被引量:2
《中国农业科学》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陈竟男 马晓兰 王振 李仕金 谢皓 叶兴国 林志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2002;2016YFD010200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2060302-2-17年)
【目的】探究从前苏联引进的簇毛麦No.1026(Dv#4)的EST-SSR序列特征及其在染色体的分布,分析它们在不同簇毛麦间及与小麦间的多态性,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获得No.1026植株的转录组序列,利用M...
关键词:簇毛麦 转录组 EST-SSR 异染色体系 染色体定位 遗传多样性 
簇毛麦6VS特异转录序列P21461及P33259的获得及其分子标记在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育种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6
《作物学报》2017年第7期983-992,共10页刘畅 李仕金 王轲 叶兴国 林志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2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簇毛麦6V#2S和6V#4S染色体臂分别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 V,在与小麦的杂种后代中,抗病基因与外源染色体臂共分离。开发鉴定2条外源染色体臂间多态性的序列,尤其是遗传信息相对缺乏的6V#4S染色体臂的序列,对于其在遗传与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簇毛麦–小麦易位系 转录组 白粉病抗性 分子标记 
化学杀雄剂SQ-1和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成胚率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第24期4824-4832,共9页王坤杨 张伟 张双喜 刘宏伟 王轲 杜丽璞 林志珊 叶兴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621);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宁夏农林科学院先导基金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
关键词:普通小麦 化学杀雄剂SQ-1 阿拉伯葡聚糖蛋白 小麦品种间杂交 远缘杂交 单倍体胚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使得宁春4号等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获得白粉病抗性被引量:1
《科技导报》2016年第2期305-306,共2页范春捆 林志珊 王轲 张双喜 杜丽璞 魏亦勤 晏月明 叶兴国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3)
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四川、安徽、湖北、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常年播种面积2400多万hm2,产量1.2亿t以上。但是目前随着全球气...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 粮食安全生产 ERYSIPHE 播种面积 栽培密度 淮河以北 抗白粉病 全球气候 综合农艺性状 轮回亲本 
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22
《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21期4155-4171,共17页叶兴国 徐惠君 杜丽璞 何光源 王轲 林志珊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4ZX08010-004);农业部948项目(2013-S3)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优良转基因材料较少,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目前,应用于小麦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
关键词:小麦 转基因技术 转化效率 规模化 
簇毛麦NBS类R基因相关序列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其染色体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第3期568-575,共8页马海丽 张云龙 林志珊 叶兴国 徐琼芳 陈孝 王化俊 李葆春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专项(GNSW-2009-03;GNSW1-2007-01);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803RJZA036);甘肃省科技厅重大专项(0801NKDA013)
小麦近缘种簇毛麦携带许多尚未克隆的抗病(R)基因。NBS-LRR类型的R基因占已克隆植物R基因的绝大多数,因此,本研究根据NBS-LRR类型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簇毛麦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获得23条相关序列。基于其中5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关键词:簇毛麦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 染色体定位 分子标记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矮秆变异体AS34株高构成和育种潜力探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第1期171-176,共6页肖乐乐 李婕琳 王轲 杜丽璞 林志珊 晏月明 叶兴国 
国家支持计划项目(2011BAD35B03)
创制和利用矮秆资源对于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在小麦属中虽然已鉴定了多个矮秆资源,但多数矮秆资源在小麦中的利用价值有限。本研究对利用无性系变异途径获得的小麦矮秆材料AS34及其与模式小麦品种中国春杂交F1、F2...
关键词:小麦 体细胞无性系 矮秆 株高构成 育种潜力 
不同簇毛麦6VS染色体臂的白粉病抗性特异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被引量:8
《作物学报》2012年第10期1827-1832,共6页张云龙 王美蛟 张悦 褚翠萍 林志珊 徐琼芳 叶兴国 陈孝 张宪省 
小麦6VS·6DL易位系Pm97033和6VS·6AL易位系92R137中的6VS染色体臂来自不同的簇毛麦种质,均表现良好的白粉病抗性,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对这2个易位系所包含抗病基因的异同进行了鉴定。利用与Pm21抗白粉病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
关键词:6VS·6AL易位系 6VS·6DL易位系 簇毛麦 白粉病抗性 功能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