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季清末民初士人群体士子科场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历史档案》《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理论思维与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33-35,共3页蒋重跃 贾琳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都离不开理论思维,中国史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也不例外。要做好中国史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锻炼理论思维的能力,学会运用最基本的理论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的理论思维是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这里所谓的理...
关键词:判断推理 事物本质 学术体系 概念思维 中国史 思维方法 理论思维 学会运用 
理论思维与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
《史学史研究》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蒋重跃 贾琳 
教育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史知识体系研究”重大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9JZDZ013)阶段性成果。
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理论思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所谓理论思维,是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超越性、彻底性、科学性、辩证性、实践性等特征。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国史的学术体系,也可以划分为偏理论性和偏资料性的...
关键词:理论思维 中国史 学术体系建设 
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及其“停科”效应研究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39-150,共12页贾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举考试与晚清学术思想嬗变研究”(19CZS047)。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
关键词:士人群体 科场书写 中额递减 清季停科 
清季士人群体的“明遗民”记忆及其政治文化效应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2年第12期73-80,共8页贾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举考试与晚清学术思想嬉变研究”(19CZS047)的阶段性成果。
清季士人群体的“明遗民”记忆,不仅作为一种能动性力量参与到当时政治改革讨论之中,还对清末民初的国族认同结构及其生成路径产生持续影响。通过考察“尚武”“爱国”等“明遗民”记忆共相与殊相,可以看到清季士人群体在互通和共享“...
关键词:明遗民 记忆 士人群体 清末民初 
清季士人群体的“明遗民”记忆及其政治文化效应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22年第4期38-44,70,共8页贾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举考试与晚清学术思想嬗变研究”(19CZS047)的阶段性成果。
清季士人群体的“明遗民”记忆,不仅作为一种能动性力量参与到当时政治改革讨论之中,还对清末民初的国族认同结构及其生成路径产生持续影响。通过考察“尚武”“爱国”等“明遗民”记忆共相与殊相,可以看到清季士人群体在互通和共享“...
关键词:明遗民 记忆 士人群体 清末民初 
中国近代文化研究的新进展:第四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1期122-126,共5页贾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在“文化热”讨论中重新起步后,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在学科建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内容和视野日益广泛和多元,研究方法日益自觉和完善,研究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构建中国特色近...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近代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建制 南京大学 
“科举改章”与考官、媒体及士子的书籍应对——基于阶层分析的晚清书籍社会史考察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18年第2期50-60,共11页贾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095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清季知识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官、报人与士子三大群体在清廷"科举改章"之际围绕科场书籍从行为层面到思想层面发生着不同面向的转变:清廷颁布"改试策论"谕旨后,绝大多数省份出现了"房官录用不敷"情形,不同层级的考官普遍更新和选...
关键词:科举改章 书籍应对 阶层分析 晚清 书籍社会史 
时间延展与制度变迁:清代科举“展期”考论被引量:2
《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1期153-167,共15页贾琳 
清代科举"展期"不仅体现在作为科举制度衍生出的一种弹性应变与自我修复机制,而且体现在它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反作用于科举制度母体并导致其结构性的改变。清代科举"展期"不仅成因类型复杂多样,而且比例很高地以突发性"展期"呈现,并在时...
关键词:展期 科举考试 应急机制 制度变迁 清代 
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与考试改革的应对失措——以“区分度/文体”互动关系为视角的考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85-96,共12页贾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季策论与法家谱系的生成"(2016M600950)
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除了内容方面饱受责难的"所用非所学"之外,还突出体现在清廷对区分度与考试文体这一关系互动的长期应对以及由此造成的积重难返。八股文体中"大结"的祛除使得清前中期科举考试面临严重的考试区分度下降问题,清廷通过...
关键词:科举改革 区分度 考试文体 制度危机 晚清 
清季法家的“国族”转向及其内在困境——基于科场士子与留日学生话语认知的比较考察被引量:2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99-109,159,共11页贾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先秦诸子的历史观研究"(14JJD770028)
法家思想近代转向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即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参与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就最能体现国家意志的科场来看,在国家级别的会试命题中出现"国民教育"话语并被赋予尚武定义,便有清廷借以抵御外侮、推动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建构与进...
关键词:法家 国族转向 科场士子 留日学生 话语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