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立

作品数:133被引量:43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墓地青铜器冶金考古出土遗址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冶金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有色金属(冶炼部分)》《博物院》《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东滕州大韩墓地出土战国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南方文物》2025年第1期207-214,共8页代全龙 刘延常 张恒 韩辉 张吉 陈建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F0903704);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4CKGJ04);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年度山东省青年文博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山东滕州大韩战国早中期墓葬出土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越式铜鼎,是研究泗水流域与长江下游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大韩越式鼎具有高锡的材质特征,利用的铅料除中原铅与南岭铅外还有较高比例的浙东铅,并且浙东铅还大量用于制作本地风格的...
关键词:滕州 大韩墓地 战国 越式鼎 铅同位素 
战国齐文化区青铜器的铅料演替及分期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5年第2期105-119,共15页张吉 赵国靖 张恒 陈魁 陈建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古代金属物料产地溯源方法”下设课题(课题号:2022YFF090370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山东临淄南马坊东周墓葬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3CKG007)资助。
战国齐文化区青铜器的铅料经历复杂的演替变化。战国初年延续春秋时期的外来格局,主要利用中原与鄂东赣北铅料。公元前5世纪后半,来自越地的浙东铅大量进入海岱地区。公元前4世纪前半,伴随三晋与越对齐的长期孤立与征伐,泰沂山地的高放...
关键词:战国 齐文化 青铜器 铅同位素 分期 
黄龙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的资源与技术特征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胡毅捷 夏培朝 张蓓 孙战伟 陈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刘家洼芮国都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0&ZD2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关中东北部春秋时期青铜器资源与技术研究”(编号:2023M730648);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两周时期金属产地调查及溯源方法研究”(编号:2022YFF090370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合金成分、铅同位素比值以及泥芯结构与成分等多重视角对陕西黄龙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以探讨春秋早中期关中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青铜器生产所使用的资源与技术。结果表明,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多在当地制作而...
关键词:界子河墓地 青铜器 资源 技术特征 合金成分 
金道锡行——简论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金属流通网络被引量:1
《江汉考古》2024年第5期11-23,共13页陈建立 张吉 方勤 张昌平 高成林 陈树祥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设课题“两周时期金属产地调查及溯源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22YFF09037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代长江中游地区铅物料时空演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3CKG031)资助。
传世曾伯?簠铭“金道锡行”反映金属铜与锡具有共同的运输途径或能够相伴流动,具有鲜明的春秋早期时代特征,并非商周各阶段金属资源流通的普遍情形。在二里头至早商时期,青铜物料主要由中原流向南方,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南方冶金业逐...
关键词:金道锡行 商周时期 长江中游 金属流通网络 
渑池窖藏铁器工艺特点研究
《华夏考古》2024年第4期120-132,共13页张周瑜 陈建立 潜伟 胡赵建 张凤 
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铁器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23BKG003);2021年度“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研究经费共同资助。
本文对渑池窖藏铁器中数量最多的铁板材与犁冠进行了金相学与非金属夹杂物分析,系统获取61件铁器与5件炉渣样品的系列微观信息,从中发现多样化的碳含量、碳分布与金相组织是退火窑批量化生产的基本特点,而低碳犁华冠与生铁板材则可能为...
关键词:窖藏铁器 铸铁及其固态脱碳制品 工艺特点 非金属夹杂物 
发挥文化遗产在思政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陈建立 王小溪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对这一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本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开设“专题研讨”栏目。本期“专题研讨”的主题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既从理论层面上...
关键词:思政教育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专题研讨 文化遗产 基础性作用 有效路径 思政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成组铜礼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考古》2024年第7期92-104,F0002,共14页郁永彬 常怀颖 陈坤龙 陈丽新 黄凤春 梅建军 陈建立 
前言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布局清晰,保存完整,葬制特殊,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1]。M28、M65和M111三座墓尤为重要。M28和M65出土了“曾侯谏”铭文铜器[2]。M111出土15件“曾侯”铭文铜容器,另...
关键词:叶家山墓地 铜礼器 铅同位素 曾国 西周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7出土铜器科学分析研究
《中原文物》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郁永彬 陈丽新 黄凤春 常怀颖 陈坤龙 梅建军 陈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西周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FKGA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3M74066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27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件容器类器物中,有9件锡青铜,8件铅锡青铜;成组合的器物有些是分别制作的,有些是使用相同配比的金属料制作的。这批铜器制作全部采用铸造工艺,有铸造、铸后受热两种组...
关键词: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77出土青铜容器科学分析
《考古学报》2024年第2期288-291,共4页蔺诗芮 陈建立 张吉 罗运兵 
郑家湖墓地M277出土青铜器年代明确,组合清晰,文化因素鲜明,是探讨秦汉之际铜器制作技术的重要材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该墓出土的六件青铜容器(M277:12鼎、M277:26鼎、M277:17小方壶、M277:78圆壶、M2...
关键词:湖北云梦 青铜容器 方壶 科学分析 考古文博 出土青铜器 铅同位素 合金成分 
荆州荆北新区窑台子M10出土裂瓣纹鎏金银铜匜的科学分析研究
《江汉考古》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张吉 刘建业 李建西 王伟 方立阳 陈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3CKG031)资助。
荆州荆北新区窑台子M10西汉墓出土的单周裂瓣纹鎏金银铜匜,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代。此次发现扩展了裂瓣装饰应用的器形和器类,这件铜匜也显示出丰富的技术内涵。铜匜材质为铅锡青铜,由铸造成形,未经锻制;内外壁经鎏金打底后在表面鎏银,...
关键词:荆州 裂瓣纹 鎏金银 铜匜 科学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