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开喜

作品数:17被引量:26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江淮官话汉语名词性成分语法化舌尖现象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修辞学》《语言研究》《方言》《中国语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徽枞阳方言情态性结构式“没有+V+头”
《方言》2024年第4期445-451,共7页项开喜 
“头”作为后缀,可以加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抽象名词“V头”,表示物体所具有的物性特征和功用价值。在安徽枞阳方言中,“没有+V+头”主要表示事件行为的价值以及言者的行为意志和行为主张。文章分析枞阳方言结构式“没有+V+头”的情态...
关键词:安徽枞阳方言 江淮官话 结构式“没有+V+头” 物性价值 行为价值 情态化 
安徽枞阳方言的祈愿副词“好人[xau■??n■]”
《方言》2023年第4期401-407,共7页项开喜 
安徽枞阳方言中,“好人”有祈愿副词的用法,表示祈求对方做某事。本文考察“好人”祈愿功能的衍生机制。同时说明“好人”独用、“好人啦”和“好人吧”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安徽枞阳方言 江淮官话 “好人” 祈愿副词 浮现义 
安徽枞阳方言表筹划义的动词“科着[■]”
《方言》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项开喜 
安徽枞阳方言的"科着"是筹划义动词。本文主要考察"科着"的用法,描写"科着"从行为动词到心理动词的演变过程,并说明"科着"与普通话的"准备"功能演变模式的差异。
关键词:安徽枞阳方言 江淮官话 “科着” 筹划义 预期义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语言文字事业被引量:8
《中国语文》2021年第4期387-401,510,共16页项开喜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语言文字事业看成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自五四运动起,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以新文化运动引领了思想革命。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文字改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字改革 汉语规范化 国家语言战略 
安徽枞阳方言的疑问副词“么事”与“么话”被引量:3
《方言》2019年第4期470-475,共6页项开喜 
安徽枞阳方言中,“么事”与“么话”有疑问副词的用法,可以用来询问原因。本文主要考察“么事”“么话”的用法特点,重点说明“么事”“么话”的功能差异。
关键词:江淮官话 枞阳方言 原因 “么事” “么话” 
事理、认识与行为——汉语中一组关系谓词的用法被引量:4
《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2期195-205,共11页项开喜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当中事理关系表达的特点、关系谓词的多功能性以及相关的句法语义现象。事理关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对事理关系的认识具有主观性;语言中对事理关系的表达带有主观化特征。事理关系、认识态度和动作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事理 认识 行为 表达 谓词 
安徽枞阳方言的两种任凭义句式被引量:4
《方言》2017年第2期201-209,共9页项开喜 
本文考察安徽枞阳方言中两种表示任凭义的句式:"随"字句和"叫不"句。重点说明"叫不"句的意义、句式来源、类别和语用特点。
关键词:江淮官话 枞阳方言 任凭义 随”字句 “叫不”句 概念整合理论 浮现意义 
应急性表达策略与构词造句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5期72-78,共7页项开喜 
同生活中应急行为处置一样,语言中也存在应急性表达策略。本文分析语言中应急表达的一系列具体现象,如"语词错配"现象、舌尖现象、"就手"现象、"跨跳"现象、重复累补现象、违实现象和矛盾现象(肯定与否定),重点分析应急性语言表达对构...
关键词:应急性表达 舌尖现象 “就手”现象 浮现意义 整合 
安徽枞阳方言的“把”字句被引量:5
《方言》2016年第3期344-350,共7页项开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使成表达的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1BYY081)的资助
本文对枞阳方言"把"作为给予义动词的用法进行简单的概述,重点考察"把"的语法标记功能和处置式"把"字句独特的语用价值及其句法表现。
关键词:江淮官话 枞阳方言“把”字 给予义 多功能语法形式 处置式 
使成兼表被动现象的多角度考察被引量:4
《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291-304,共14页项开喜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野考察汉语的使成式和被动式在概念语义和结构形式上的联系,系统说明"给"字句、"叫/让"字句功能演变的句法条件、机制和动因,并对汉语语法中普遍关注的"使成兼表被动"现象进行多角度解释。文章着重分析(1)使成句式...
关键词:使成 被动 重新分析 意图 动力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