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炎

作品数:4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泥石流演进过程安全疏散信息分析方法空间结构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灾害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山地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的诱发降雨阈值被引量:16
《山地学报》2015年第5期579-586,共8页郭晓军 范江琳 崔鹏 严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0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10B04)~~
系统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1年的160次泥石流事件和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发现不同降雨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超过77%的泥石流都是由暴雨激发,说明直接降雨因子,如当次降雨量和峰值雨强是诱发泥石流的最...
关键词: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 降雨阈值 泥石流 地震灾区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3
《灾害学》2014年第3期229-234,共6页严炎 葛永刚 张建强 曾超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K10B04);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
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7.10"...
关键词:低频泥石流 成因 特征 堰塞湖 簇头沟 四川汶川 
汶川县古溪沟“7·10”泥石流形成特征及防治工程的影响被引量:7
《山地学报》2014年第3期320-326,共7页孔应德 郭晓军 邹强 曾超 严炎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4K1080080)~~
通过对2013-07-10汶川古溪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灾害成因与形成演化过程。堰塞体失稳补给、坡面泥石流入汇和沟道侵蚀是这场泥石流的三种物源形式,充沛的前期降雨和短历时强降雨是本次泥石流的诱...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 形成特征 拦挡坝 古溪沟 
四川汶川七盘沟“7·11”泥石流破坏建筑物的特征与力学模型被引量:2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第2期81-91,共11页曾超 崔鹏 葛永刚 张建强 雷雨 严炎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742;41190084)
2013年7月11日,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取了98份建筑物破坏样本。泥石流中大石块、漂木和生活废弃物是参与破坏的主要介质;建筑物长轴方向与流向垂直时,更易遭受破坏;而长轴方向与流向平行且...
关键词:泥石流 建筑物 破坏特征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理论 临界条件 汶川 四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