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华

作品数:20被引量:15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直流电刺激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康复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的不同时序组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被引量:2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年第10期1213-1219,共7页何晓阔 刘慧华 余果 雷蕾 燕铁斌 陈善佳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D025;3502Z20199100)。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向对运动诱发电位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雷蕾 孙倩倩 刘慧华 余果 陈铖 何晓阔 
逸仙临床研究培育项目(SYS-Q-201804)。
目的观察不同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式对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最短潜伏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健康志愿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仪及肌电图仪进行检测。首先以左侧第一骨间背侧肌(FDI)皮质运动点...
关键词:磁刺激线圈 经颅磁刺激 刺激强度 运动诱发电位 稳定性 
基于一种新型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的健康青年坐位躯干控制能力评估的信度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年第7期871-872,共2页刘慧华 金冬梅 庄志强 洪忠秋 燕铁斌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4020140);广东省康复与养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粤科产学研字[2016]176号)。
躯干对人体姿势的维持、稳定和直立有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躯干平衡及姿势控制的恢复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基础和关键[1]。临床研究证实,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态等的改善具有显著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视觉反馈 姿势控制 系统评估 摆动角度 VRT 虚拟训练系统 评估指标 
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7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年第12期928-931,共4页徐奕鹏 侯甜 赵文君 刘慧华 燕铁斌 
目的 观察和比较动态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健康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 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青年受试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动态组,每组10例。普通组接受常规电动起立床训练;动态组接受动态...
关键词:脑干 听觉 诱发电位 起立床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静息态调节效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年第9期647-651,共5页赵敬璞 倪莹莹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2157,8177244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4020140)
目的 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次治疗对最小意识障碍(MCS)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调节效应,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11例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3±8....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低频振幅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第6期647-652,共6页蔡传萍 金冬梅 录欣欣 刘慧华 庄志强 郑修元 吕晓 吴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301676)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与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FES治疗组,每组均分为治疗0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四个亚组。建立大鼠永久性大...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害 糖原合成激酶-3β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被引量:1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第3期259-263,共5页赵敬璞 倪莹莹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2447);广州市科技局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704020140)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的电动起立床对正常人血压脉搏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徐奕鹏 侯甜 刘慧华 燕铁斌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4020140)
电动起立床是康复科的基本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传统的电动起立床的活动平板只能单方向的从水平倾斜至垂直,并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固定在不同的倾斜角度([1—2])。这种起立床因为体位转换较快,使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外部...
关键词:电动起立床 单方向 活动平板 心血管系统 控制装置 临床康复 运动控制 专利号 固定带 外部环境 
单次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被引量:6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2期185-188,共4页刘慧华 王颖敏 何晓阔 赵敬璞 金冬梅 庄志强 林锦丰 燕铁斌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No.B201413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13BAI10B03)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科实习生1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每例受试者均随机接受电针和TEAS治疗,间隔1周。治疗前后检测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结果电针...
关键词:电针 经皮穴位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年第9期646-652,共7页刘慧华 燕铁斌 谭志梅 何晓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日(3077230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最终108...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