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蓉

作品数:31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末民国国语教科书庐隐语文教科书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煤炭高等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上半月高中读本)》《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电化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本科教法类课程群层级制设置与实施探究被引量:2
《科教文汇》2022年第19期72-74,共3页沈玲蓉 
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项目“宁波大学小学语文教法类层级制课程群设置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124)的阶段性成果。
课程群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课程群在设置上应明确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学习、课程评价上应体现层级制理念。
关键词:课程群 层级制 教法类课程 
清末民国小学课程演讲知识演变探究
《语文建设》2020年第24期43-45,共3页沈玲蓉 吴旭东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项目编号:17YJA880063)研究成果。
从盘庚为搬迁所作的三次演讲开始,此后各朝各代都有可圈可点的演讲家,例如,汉代的王充、唐代的魏征、明代的王守仁、清代的颜元等。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前后,随着新思想的出现,演讲活动便被推向一个高潮。清末民国时期,语文独立设...
关键词:小学课程 演讲活动 清末民国时期 颜元 演讲家 王守仁 白话文 补充完善 
守正创新:统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实施被引量: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6期65-71,共7页沈玲蓉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17YJA880063);2019年宁波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小学语文师范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YXMXYB201911);浙江省2011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7-2018年立项项目“卓越语文教师教育标准研究”
守正创新是统编本教材的特点之一。口语交际编排的守正表现在交际话题紧扣学生生活、交际内容指向交际能力、交际对象多变,教材创新则表现在内容设置的独立性、增加教材插图、强调交际要素。教学实施应根据教材特点守正创新,表现为教学...
关键词:统编本 口语交际编排 守正 创新 教学实施 
论卓越教师的卓越品质:执着、进取、传承——以薛法根老师为例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10期34-35,共2页沈玲蓉 陈雨师 
2019年宁波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小学语文师范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YXMXYB201911);浙江省2011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7-2018年立项项目“卓越语文教师教育标准研究”阶段性成果
自从教育部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师范生认证实行三级制(卓越为最高级)以来,学界掀起了卓越教师研究热。本文以闻名全国的卓越教师薛法根为例,从执着、进取、传承这三方面出发,简单论述卓越教师所具有的卓越品质,对于职后卓越教师的选...
关键词:薛法根 卓越品质 执着 进取 传承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特点探究
《语文建设》2019年第6期64-67,共4页沈玲蓉 陈雨师 范佳颖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17YJA880063)阶段性成果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语文学科的独立。从1904年到1949年,其间曾出版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国文国语教科书,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 清末民国 国语教科书 《奏定学堂章程》 1904年 编者 1949年 语文学科 
建构主义视域下“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困惑与应对被引量:2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3期128-132,共5页吴威 沈玲蓉 
2017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2017SCG092);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17YJA880063)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在本质上和建构主义的核心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具有趋同性。在建构主义视域下,个性化阅读可以被定义为:学生个体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以文本的语言符号为建构对象,在阅读共同体...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建构主义 教学困惑 应对 
清末民国小学拼音知识演变及借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2期26-29,共4页沈玲蓉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17YJA880063);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FX2016011);2017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2017SCG092)
课程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核心是知识。清末民国的拼音知识经历了"从方音混杂到独取京音"、"从汉字到字母"的飞跃,课堂教学建构路径更是错综复杂。但正是读音的统一引发国语运动的深入,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整个20...
关键词:清末民国 拼音知识 演变 借鉴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拼音知识的几次论争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7年第11期59-62,共4页沈玲蓉 
2017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17YJA880063)阶段性成果
2016年8月教育部召集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本")正式颁布,"先识字(5~6课)再学拼音"是该教科书的变化之一。其实,清末民国时关于拼音知识的建构就存在很多论争。有些论争在当下已成定论,有些论争在新时代中又被热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 清末民国 拼音 知识 教育部 识字 
民国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的教学性探讨被引量: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沈玲蓉 
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清末民国小学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史论"(FX2016011)
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指向教育目标的思想性、指向教学内容的语文性与指向教学对象的趣味性。民国时期三套代表性的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三种教学特性,但又各有侧重:《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侧重于指向教...
关键词:民国 国文国语教科书 教学性 
词义学视域下浅议母语课程名称争论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年第12期93-95,共3页孙露 沈玲蓉 
回顾我国母语课程名称的演变历程,笔者发现不同时期的母语课程名称,在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和国别性上都有一定缺失。有学者建议将其更名为"汉语""中文"或者"华语"。本文从词义学角度出发,分别从释字义和论词义两个方面比较"汉""中""华"三...
关键词:词义学 母语课程名称 演变 争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