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敏

作品数:14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铜蒸气激光器激光器娱乐场所铜蒸气激光铜蒸气更多>>
发文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光学学报》《中国激光》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铜激光倍频光实现材料固化的研究
《中国激光》1997年第9期857-859,共3页雷建求 梁培辉 任虹 沈琪敏 叶韧 吴明红 居学成 
报道了一种具有252nm吸收峰波长的光聚合物。在平均功率密度为1mW/mm2的铜激光倍频光辐射30min后,实验得到了尺寸为12×2.5×5(mm)的固体模型。
关键词:铜激光 倍频 固化 材料 铜蒸气激光器 
注入锁定铜蒸气激光器中自发辐射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激光》1997年第9期769-773,共5页张勇 梁培辉 雷建求 任虹 沈琪敏 
利用铜蒸气激光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注入锁定中注入光与放大自发辐射之间的竞争过程,分析了注入锁定效果与注入功率的关系,并就如何增强注入光对噪声光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注入锁定 铜蒸气激光 偏振度 自发辐射 激光器 
铜蒸气激光注入锁定的数值模拟
《中国激光》1997年第7期585-590,共6页张勇 梁培辉 沈琪敏 任虹 雷建求 
利用铜蒸气激光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注入锁定过程,分析了注入脉冲强度、宽度和延时对激光输出的影响,获得两点重要结论,即注入光出现的最佳延时与增益开始时刻相一致,注入光最佳脉宽与净增益时间宽度相一致。
关键词:激光 注入锁定 数值模拟 铜蒸气激光 速率方程 
Cu-Ne-HBr激光器的特性与工作参量被引量:1
《中国激光》1995年第6期411-414,共4页雷建求 梁培辉 沈琪敏 季鹰 叶韧 任虹 
通过改变气压、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注入电功率等参量,探讨了Cu-Ne-HBr激光器的工作特性,测量了一些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讨论。分析了HBr气体在Cu-Ne-HBr激光器中的作用。实验得出在充电电压较低(<2k...
关键词:激光器 工作参量 铜激光器 溴化铜激光器 
自滤波振荡行波放大的铜激光系统
《中国激光》1995年第3期185-189,共5页任虹 梁培辉 叶韧 沈琪敏 雷建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自滤波振荡,腔内起偏,行波放大的铜激光系统,获得了发散角接近衍射极限,偏振度为97%,绿光输出功率为8.8W的铜激光,并与非稳腔振荡行波放大的铜激光系统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铜激光 自滤波 振荡放大 
热透镜对铜蒸气激光振荡器与放大器输出光的影响
《光学学报》1994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沈琪敏 梁培辉 华仁忠 
用几何光学传输矩阵方法分析和讨论了热透镜对铜蒸气激光非稳腔振荡器和放大器输出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与实验相符的计算结果,并提出了在振荡一放大链内热透效应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铜蒸气激光 热透镜 矩阵光学 振荡放大器 激光器 
注入锁定铜蒸气激光器输出光脉冲方向性的时间演化过程被引量:1
《中国激光》1994年第4期243-247,共5页雷建求 梁培辉 沈琪敏 叶韧 华仁忠 
介绍一种采用小孔光阑穿透来测量激光脉冲方向性的时间演化过程方法,并对放大倍率为M=10(振荡器M=30)的注入锁定铜激光器输出光脉冲方向性时间分辨过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激光脉冲的形成过程中,输出光方向性越来越好...
关键词:激光脉冲 铜蒸气激光器 脉冲方向性 
铜蒸气激光器热透镜特性的分析与测量被引量:1
《中国激光》1994年第3期172-177,共6页华仁忠 梁培辉 叶韧 沈琪敏 雷建求 
本文用光束偏转法和干涉法分别测量了以熔石英为窗口材料的铜蒸气激光器及其窗口的热透镜效应。实验表明:铜蒸气激光器工作时的等效热透镜由放电管内气体负透镜和窗口的正透镜复合而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
关键词:铜蒸气激光器 热透镜 特性 分析 
用自滤波及注入锁定提高铜蒸气激光在BBO晶体中的倍频效率被引量:1
《中国激光》1993年第11期805-809,共5页任虹 梁培辉 沈琪敏 叶韧 
本文采用自滤波非稳腔振荡和注入锁定放大的铜蒸气激光系统,获得了发散角为0.22mrad,偏振度为93%,510.6nm线输出功率为9.2W的激光束。将这一光束聚焦到长9mm的BBO晶体中,获得了1.2W的倍频光,其转换效率为13%,当移去滤波小孔后,所产生...
关键词:铜蒸气激光器 注入锁定 BBO晶体 
CdS、ZnS毫微晶的光学吸收与尺寸效应
《光学学报》1992年第8期759-763,共5页沈琪敏 梁培辉 
本文用高阶Mie散射理论研究了CdS、ZnS毫微晶的吸收(消光)光谱及其随微晶尺寸的变化,提出了在CdS、ZnS毫微晶半径大于~10nm时,吸收峰及吸收边的蓝移主要由经典尺寸效应所引起;在毫微晶半径小于~10nm时,吸收的蓝移主要是量子尺寸效应...
关键词:半导体 毫微晶 光吸收 尺寸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