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金

作品数:22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家语土家文化理据音变声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字文化》《民族语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北巴东话的代词系统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96-105,共10页田恒金 田未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北方言视角下的官话方言层次性及过渡性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1)的阶段性成果
湖北巴东话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三个数范畴;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有敬称和非敬称两套。指示代词存在三套韵母分别为ai、on、■的合音型代词,分近指、较远指、远指三类。构成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复数形式的词缀除了"些",还有一个...
关键词:湖北巴东话 代词系统 数范畴 
湖北巴东话的量词“个”
《语文研究》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田恒金 曹庆改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河北方言视角下的官话方言层次性及过渡性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1)的资助
湖北巴东话的"个"是一个通用量词,有kuo、k?、ku?、k?等呈互补分布的读音类型。这些读音的形成跟语流中的弱化、儿化等音变关系密切。巴东话量词"个"和名词的搭配能力比汉语普通话更强,口语中有一系列方言色彩鲜明的"个+名"短语。巴东...
关键词:湖北巴东话 量词  量词音变 量词重叠 
湖北巴东话四音格固定语研究被引量:1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83-96,共14页田恒金 曹庆改 
湖北巴东话存在丰富的四音格固定语,本文在尽量穷尽性搜集语料的基础上,从意义、结构等方面对该方言中的四音格固定语进行了描写分析。
关键词:巴东话 固定语 四音格 
湖北巴东话ABB型三音格固定语研究被引量:1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122-135,共14页田恒金 陈静 
湖北巴东话存在丰富的三音格固定语,本文在穷尽性搜集语料的基础上,从意义、结构、儿化、变调等方面对该方言中的ABB型固定语进行了较详细的描写研究。
关键词:巴东话 固定语 ABB型 
汉语方言“泥”“来”二母相混类型研究被引量:6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08-113,共6页田恒金 
古代泥、来二母相混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常见而又复杂的语音演变,两个声母在有些方言完全相混,在有些方言则只是在部分字中相混。两个声母的分混跟韵母的洪细和阴阳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泥来母 相混 类型 
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来源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8-11,共4页田恒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濒危语言--土家语的抢救与传承研究"(06XMZ008);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汉藏语言接触与混合研究"(2005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坡脚土家语有n、两个鼻音韵尾。该语言有些词的鼻音韵尾是从原始藏缅母语继承下来的,有些词则是在土家语从原始藏缅母语分化出来之后才产生的。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跟韵母元音、鼻音声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语言与汉语之间长...
关键词:土家语 鼻音韵尾 来源 
土家语舌尖擦音声母的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田恒金 
教育部2005年度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200513)。
现代土家语有s、z两个舌尖擦音声母,其来源非常复杂,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的舌尖擦音声母,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带s的复声母,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由非舌尖擦音构成的复声母。
关键词:土家语 舌尖擦音 来源 
土家语多音节词的一个来源被引量:1
《语文研究》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田恒金 王国栓 
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度博士基金项目"土家族语言历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Z2004B06)
原始藏缅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以韵尾辅音或复声母第一个辅音音节化的方式在土家语中裂变成了多音节词,成为土家语多音节词的一个来源。
关键词:土家语 单音词 多音词 辅音音节化 
土家始祖名“务相”意义考释被引量:1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2-33,共2页田恒金 孙美红 
土家族始祖名叫“巴务相”,“务相”跟元明时期用汉字记录的“墨送”一类的土家人名意义相同。“务”的意思是“天”,“相”的意思是“官长”、“首领”。
关键词:人名 务相 意义 
精见两组声母腭化规律的例外现象及其成因被引量:2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7-28,共2页田恒金 
中古汉语精组、见组十个声母在细音韵母前面受韵母腭化作用影响而演变成现代汉语的j、q、x。但有许多例外情况。本文对这些例外情况及其成因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精组见组声母 例外现象 合口介音 止摄开口三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