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寅

作品数:22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家》《学术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文学作品历史影响力测度模型的构建——兼与王兆鹏先生商榷“唐诗、宋词排行榜”的计算模型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78-187,共10页白寅 杨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论著目录数据库与定量分析"(项目批准号:09BZW026)的阶段性成果
一部作品的历史影响力是其对历史上所有个体影响力的总和,可以认定该作品在现存文献中的分布密度与当时人们对该作品的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果我们把这种分布密度用该作品相关信息在文献中被提及的频数来计算,并且根据不同文献的重...
关键词:作品影响力 影响力测度模型 唐诗排行榜 宋词排行榜 定量分析 
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被引量:1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82-186,共5页白寅 余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XW016)
在危机传播情态下,新闻媒体有三种行为选择策略:一是采取放任的危机报道行为;二是利用反复核实甄别的负反馈手段,尽量缩小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失真"程度;三是隔绝危机信息。这三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带给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弊。通过对危机...
关键词:危机传播 危机公关 新闻媒体 放大器效应 利益相关者 
网络流言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分析被引量:9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5期91-96,共6页白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XW016)成果
传统的有关谣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口传媒介而言的。口传媒介与网络媒介在传播中的最大区别在于:口头传播的对象是确定的和人格化的,传受双方的关系明确,他们之间在传言之际伴随着包含大量情感投入的人格互动,因此,一则信息的信度是信息...
关键词:流言传播 网络媒介 机制分析 动力学 社会主要矛盾 非人格化 信息内容 互动环境 
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新趋势及其后果被引量:13
《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186-187,共2页白寅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
关键词:文学产业化 网络文学 起点中文网 情感逻辑 真实再现 内心情感 会员制 VIP 
网络诗歌创作主体论
《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杨雨 白寅 
广义的"网络诗人"是指"上了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的诗人。"受到网络影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如多媒体、超文本链接技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诗歌受众的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反过来对诗人...
关键词:网络诗歌 网络诗人 民间 精英 
数字传媒时代的汉语诗歌被引量:3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185-187,共3页白寅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
关键词:汉语诗歌 传媒时代 数字传媒 精神解放 诗歌变革 媒介传播 普通民众 颠覆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两个深刻矛盾及其解决方案——兼从中西方招生制度的不同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设计的多元化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114-117,共4页白寅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必然带来两个深刻的矛盾:首先,是国家对创新型杰出人才的需求与社会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大学生的人生自我设计的多元化与高等院校培养规格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产生这两个矛盾的根本...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 自主学习 课程体系 
数字媒介下文学主体身份的转型
《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白寅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系统型思维
《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88-94,共7页杨雨 白寅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
关键词:系统型思维 言外之意 以少总多 多层象征 
文本意义的生成因素与文学批评的任务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白寅 王晓东 张萌 
梳理诠释学意义上的对文本的理解,考察文本意义生成的基本因素,是界定文学批评任务的首要环节。文本的意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来源于前文本因素的作用,是读者对文本的价值评估和对作者意图的揣摩、意会;第二层面来源于文本同步因...
关键词:文本意义 诠释学 前文本因素 文本同步因素 后文本因素 批评任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