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珍草

作品数:36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格萨尔史诗《格萨尔》多样性《格萨尔》史诗格萨尔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民间文化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族生态写作的传统延续与现代特质
《阿来研究》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郑佳丽 丹珍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22BZW178)阶段性成果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栖息地。西方生态文学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热度居高不下,在中国作家四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下,生态写作逐渐形成规模,也显露出中国本土性特征。近年来,中国...
关键词:生态写作 生态文学 现代特质 话语实践 自然生态环境 民族生态文化 创作与批评 审美形态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与文化新形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丹珍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2BZW178);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编号:DF2023YS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融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谜语、谚语、隐语于一体。在千年说唱的世事变迁中与藏民族古老苯教“仲”“德乌”“苯”的口头传统互为指涉、一脉相承。史诗艺术文化新形态的迅速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不...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口头传统 文化新形态 蜕变 转换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及理论实践探索
《西藏研究》2024年第5期52-65,M0005,共15页丹珍草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2BZW178);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编号:DF2023YS07)阶段性成果。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的研究实践路径,主要以民间说唱的口述史料、民族志、地方志档案汇编以及民间文人的搜集整理本与古代书面文献、寺院经典文献和考古遗迹等口头与书面、民间与寺院等“大传统”与“小传统”史料为依据,相互印证、相互...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史料体系 话语体系 理论体系 实践探索 
适度·和谐·多样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空山》
《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49-57,共9页丹珍草(藏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2BZW178)阶段性成果。
阿来的《空山》系列小说以敏感的生态意识和悲悯情怀讲述了中国川西北嘉绒藏族生活地区的故事,描写并反思了处于时代巨变中的“机村”人无所适从的生活情状和迷茫困惑的心灵生活,追寻逐渐失落的藏族生态文化,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多样统一 《空山》 
原创·互融·多元——当代藏语文学的传承创新发展
《西藏研究》2023年第5期43-52,160,共11页丹珍草 
2022-202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新女性写作’研究”(项目编号:fnzx034-2022)阶段性成果。
当代藏语文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展示中国文学“大文学观”的重要内容。藏语文学承接1400余年的藏族书面文学传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特性。新时期以来,当代藏语文学出现的一批优秀藏语文作家,他们能同时用藏汉、...
关键词:当代藏语文学 地域研究 族群个性研究 多民族共同体诗学 
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0期63-65,共3页丹珍草 
新时代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是一个多声部的审美话语世界。植根于各民族文化土壤、文学资源的多民族文学别样叙事,演绎出许多新的中国故事,“众声喧哗”,各异其趣,且融入了作家对本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文本创作自带一种蓬勃...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文本创作 边缘活力 话语实践 众声喧哗 文化格局 审美话语 多声部 
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5-15,共11页丹珍草(藏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新女性写作’研究”(项目编号:fnzx034-2022)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是一个多声部的审美话语世界,虽然具备独特多元的文化资源和美学传统,但一直以来存在批评话语零散化、表面化和单一化现象,理论人才短缺,力量薄弱。同时,多民族文学因其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遮蔽了源于本土的...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文学批评 话语实践 边缘活力 
格萨尔史诗遗产活形态传承与研究范式转换被引量:7
《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11-21,共11页丹珍草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建设“中国史诗学”阶段性成果。
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活形态”的口头传统和文学遗产,在长期的流传和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口头与书面文本不断互动的宏大叙事系统,以及一个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境、跨文化的格萨尔史诗流传带。在新时代语境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不断走...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活形态传承 共同体意识 研究范式 
格萨尔史诗的新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引量:6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38-144,共7页丹珍草 
202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新女性写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fnzx034-2022。
格萨尔史诗新实践,指向“活形态”传承的“生生不息”以及“动态性”发展的多样性。“新实践”在于特定历史情境下生成的新文化档案,以及格萨尔史诗陈述方式和实践层次的多样性,强调实验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新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审美维度的隐秘秩序与意义重构
《阿来研究》2021年第2期31-42,共12页丹珍草 
藏族当代作家文学,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文学或国家叙事,还是当下更加丰富而多元的语境下的新时代文学创作,其审美维度的选择都有其源自创作主体的内在必然性,以及与作家的成长地和文学发生地——青藏高原息息相关的隐秘秩序,其中...
关键词:国家叙事 当代作家 审美维度 精神维度 内在规定性 地理纬度 意义重构 历史维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