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梅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奥克小说文化身份文化差异后殖民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长春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基于“1+2”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39-44,共6页吴晓梅 许宗瑞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支持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工作特需项目——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dxsjg106);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建设项目(皖教秘高〔2020〕165号)。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尝试“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运用线上课程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管理”模式,即“1+2”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直播教学,比较有效地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通过线上课程平台,不断完善了课程建设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
关键词:新冠疫情 大学英语 线上教学 “1+2”模式 
共同体视域下的家园书写比较研究——以《饥饿的路》与《生死疲劳》为例被引量:1
《长春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62-66,共5页吴晓梅 许宗瑞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20152)。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一源头分流至非洲和中国,结合各自民族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观照社会现实,形成同“源”不同“流”的迥异风格,但是并未由此流散而去。研究...
关键词:《饥饿的路》 《生死疲劳》 家园书写 共同体 
苦难的历程,无奈的结局——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上扁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91-94,共4页吴晓梅 
斯蒂芬·克莱恩的《海上扁舟》蕴含典型的自然主义思想以及对于人、自然与命运之间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分析人与自然的冲突可以看出人类与大自然力量的巨大差异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大自然的冷漠与无情反映出人类无论如何...
关键词:《海上扁舟》 自然主义 自然 冲突 命运 
论后殖民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以本·奥克瑞的小说《饥饿的路》为例被引量: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32-35,共4页吴晓梅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345)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以后殖民时期的尼日利亚为背景,讲述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殖民主义思想以隐形方式悄然渗透于新独立国家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的文...
关键词:本·奥克瑞 饥饿的路 殖民主义 文化身份 
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饥饿的路》被引量:1
《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11期1548-1551,共4页吴晓梅 孙妮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WW050)
对于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殖民统治造成的创伤始终无法愈合。殖民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而消失殆尽,而是悄然渗透于新独立国家的各个方面。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通过主人公阿扎罗的视角从多个侧面揭示殖民...
关键词:本·奥克瑞 《饥饿的路》 后殖民主义批评 殖民心态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被引量: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71-172,共2页吴晓梅 
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托马斯.哈代晚期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012zs0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女性和自然相联系的观念,批判了父权制社会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并探讨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马斯.哈...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工业文明 
论消费社会中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乔治·佩雷克的小说《物》为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782-785,共4页吴晓梅 
乔治·佩雷克的第一部小说《物》常被界定为写实小说,但是仅从它的篇幅便可看出佩雷克的真正用意并不是在深入剖析消费社会的机制,而是在探求人的个体意识。通过探讨小说主人公的欲望、行动与其内心的虚无感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他们如何...
关键词:乔治·佩雷克 《物》 消费社会 个体身份认同 
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被引量:3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47-48,51,共3页吴晓梅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在《死者》中,乔伊斯着意刻画了都柏林人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反映了爱尔兰民族正在逐渐走向"精神死亡"。而主人公最后的"精神顿悟"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体现了都柏林...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 《死者》 精神瘫痪 精神顿悟 重生 
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被引量: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05-106,134,共3页吴晓梅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
关键词:明喻 喻体 文化差异 
中英颜色词“黑色”的文化涵义及其翻译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08年第6期247-,共1页吴晓梅 
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等。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黑色"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其文化涵义,同时对其在英汉互译时的基本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颜色词 文化涵义 直译 意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