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清

作品数:67被引量:12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间立场文学大数据历史叙事写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河南社会科学》《当代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莫言小说新作之“新”辨——以《故乡人事》《天下太平》为例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宋学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7B137)。
莫言小说新作在叙事、结构和语言上更加节制,表现出平和冲淡的艺术特征,在文学立场上实现了从形式、内容的民间化转向文化思想内核的民间化,深化了自己的民间立场。莫言坚持以文学去表现现实社会,努力表现当下乡村的新农民和新问题,探...
关键词:莫言小说 文学叙事 语言节制 戏剧化 现实主义 民间立场 《故乡人事》 《天下太平》 
新时代语境下新乡土写作的“新”特征——从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说起
《新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16-24,共9页宋学清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不再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开始被全面纳入现代化发展体系,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城市开始支援乡村,中国乡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运动的提速,中国乡村再次迎来'千年未有之大变',这次...
关键词:乡土写作 当下性 乡土小说 乡土中国 时代语境 
知识分子何以“文学”——以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为中心
《写作》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宋学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文学审美范式的转型”(项目编号2017B137)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将文学视野投向了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知识分子小说的文学书写,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特征。在作品中,作家关注到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对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的深度影响,大学功能的转...
关键词:叶炜 转型时代三部曲 知识分子小说 青春写作 中年写作 
回到起点的写作——金仁顺论
《文艺评论》2019年第1期31-41,共11页宋学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批准号:14AZW015)阶段性成果
在吉林省作家金仁顺身上粘贴着很多标签,'美女作家''70年代后''女作家''少数民族作家''女性主义作家''边地写作'之类,每一个标签背后都安置着一个庞大的作家群,隐含着一种文学理念与文学共性,这些标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金仁顺...
关键词:金仁顺 日常生活 朝鲜族 历史化 小说叙事 
《夹边沟记事》的文体意识与历史叙事策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81-186,共6页曹旭光 宋学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B137)
《夹边沟记事》以其纪实性和非虚构性特征成功实现了对历史真实的逼近,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世纪中国小说叙事范式的转型。本论文以《夹边沟记事》为研究支点,以"非虚构"作为切入点...
关键词:非虚构 纪实 《夹边沟记事》 叙事范式 历史叙事 
“非虚构”的力量——农民工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
《郑州师范教育》2018年第6期54-59,共6页宋学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7B137)
"非虚构写作"对新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创作理念和方法上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维度。"非虚构写作"对于"底层"的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品质,本文以"非虚构写作"在农民工文学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发现它与虚构的农...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农民工文学 苦难叙事 精神困境 底层 
《蘑菇圈》:乡村挽歌的诗意书写被引量:1
《阿来研究》2018年第2期66-73,共8页宋学清 
阿来在《文学更重要之点在人生况味》中自述,在《遥远的温泉》之后已有十年未曾写过中篇,但是在2015年先后创作了《三只虫草》(《人民文学》2015年第2期)、《蘑菇圈》(《收获》2015年第2期)和《河上柏影》三部中篇小说,在2016年人民文...
关键词:现代乡村 蘑菇圈 消费主义 超稳定文化结构 现代性 红卫兵 情感共同体 
“非虚构写作”:重构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力量被引量: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02-107,共6页宋学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7B137)
今天"非虚构写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大重镇,它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来的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说叙事范式的当代转型。今天的"非虚构写作"主要分为"非虚构"的历史叙事和"非虚构"的现实题材文学,一方面...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历史叙事 真实性 文学“在场” 底层叙事 
如何讲述新的中国乡村大故事——以付秀莹《陌上》为例被引量:5
《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3期96-101,共6页宋学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B1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世纪的中国乡村终于不再作为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被正式纳入现代化发展体系。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城市文明开始迅速渗透、入侵乡村,在城市与乡村的双向撕扯中,乡土文明步履维艰。而城乡二元结...
关键词:乡村现代化 中国故事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 城市文明 文化共同体 全球化背景 
如何走出“芳村”,走向未来?——论《陌上》“芳村”精神故乡的当代审美书写
《文艺论坛》2018年第2期54-63,共10页宋学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历史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4AZW015);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B137)的阶段性成果
付秀莹作为“70后”乡土小说的重要代表性作家,《陌上》是她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芳村”故事的延伸与集大成之作,能够代表“70后”乡土小说的高度。《陌上》通过对芳村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摹表现出现代乡村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
关键词:乡土文学 付秀莹:仿志体 芳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