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涛

作品数:45被引量:13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怀旧身份归属感身份建构自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外语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理想、模式与内在矛盾——解析美国19世纪的乌托邦怀旧潮
《世界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王玉晗 戚涛 
本文从怀旧认知理论入手,并结合乌托邦与怀旧两大概念的深入联系,对美国十九世纪的乌托邦共同体实验进行剖析,审视乌托邦共同体实验背后的演变机制和怀旧性建构,并结合社会历史语境揭示美国十九世纪乌托邦怀旧潮的失败原因和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乌托邦 怀旧 共同体实验 美国文化价值观 个人主义 
疏远的亲近感——美国文学现代怀旧叙事模式的多元建构
《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104-118,共15页戚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国文学现代怀旧思潮的历史维度(1830—1950)”(21BWW003);安徽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的中国化阐释”(2023AH010060)。
现代性对归属感的载体——社会纽带与共同体造成了系统性的破坏,而美国性放大了上述负面效应。由此造成的归属感危机,促使许多美国作家在远离现实的时空找寻象征性的精神家园。在此过程中,主流的竞争性自治范式迫使他们规避传统的怀旧...
关键词:现代怀旧 归属感 叙事模式 疏远的亲近感 美国文学 
霍桑小说人物角色的符号学解读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70-72,共3页梁静 戚涛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代表作。黑男人是小说中易被忽略却重要的角色——阐明了霍桑独特的创造手法和观念信仰,利用符号学中编码与解码理论及文本细读,可实现对黑男人的解读。文章通过阐述小说中黑男人每次出现的场景,挖掘背...
关键词:霍桑 黑男人 《红字》 符号学 
《第十七个玩偶的夏天》中怀旧心理与澳洲传统民族身份探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潘晓宇 戚涛 
《第十七个玩偶的夏天》以“玩偶”和“雄鹰”作为主要怀旧客体,寄托了剧中怀旧主人公们对过往歇工期美好时光的眷恋和不舍,更是凝聚了澳大利亚人民对英勇无畏的丛林生活和患难与共的伙伴情谊背后传统民族精神和民族身份的怀念和眷恋。...
关键词:雷·劳勒 《第十七个玩偶的夏天》 怀旧 民族身份 
生命可承之重--认知视角下赫索格的焦虑解读
《巢湖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31-137,共7页马曼华 戚涛 
巢湖学院校级科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XWY-202208)。
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代表作《赫索格》中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赫索格在焦虑困境中的挣扎与救赎。文章基于认知视角,旨在剖析赫索格的焦虑症状及表现、认知失调及焦虑产生的原因和缓解策略,认为个体要通过协调认知以及改变、修正...
关键词:赫索格 索尔·贝娄 焦虑 认知失调 精神超越 
始“羡”终弃--梅尔维尔《泰比》中困顿的怀旧建构被引量: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05-111,共7页戚涛 刘云花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注号21BWW003),项目:美国文学现代怀旧思潮的历史维度(1830-1950)。
本文以最新怀旧理论为视角,探究了梅尔维尔在《泰比》中困顿而失败的怀旧建构。虽然他对简单、祥和、包容原始伊甸园的建构,有助于弥补他在现实世界归属感的缺失,缓和自我认同的危机。然而对强势重要他人的向往,令他在理想化社会纽带和...
关键词:怀旧 泰比 归属感 伊甸园 
传统共同体失落背景下主人公的自我再造——论贝娄的《寻找格林先生》被引量: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74-78,共5页潘晓宇 戚涛 
《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早期的杰出短篇小说,讲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作为政府救济金派发员的主人公格里布,在芝加哥黑人贫民窟找寻救济对象格林先生的艰辛过程。文章从共同体角度,揭示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
关键词:《寻找格林先生》 索尔·贝娄 共同体 身份 
跨越时空的逆袭——《她乡》与《我乡》中的乌托邦式怀旧被引量: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16-26,157,共12页戚涛 杨甜甜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他时、他地、异国——认知图式视角下美国主流文学中的怀旧母题(1830—1930)”(AHSKZ2018D11)。
以最新的怀旧理论为视角,结合对怀旧与乌托邦两大理念的辨析,本文探究了吉尔曼在《她乡》与《我乡》中的乌托邦式怀旧建构,包括对理想化时空、社会纽带以及怀旧自我的建构。这些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象征性地补偿了吉尔曼在现实中归属感的缺...
关键词:吉尔曼 怀旧 乌托邦 《她乡》 《我乡》 
难以为继——张爱玲小说中怀旧 书写的退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01-110,F0003,共11页朱妤双 戚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他时、他地、异国——认知图式视角下美国主流文学中的怀旧母题(1830-1930)”(AHSKZ2018D11)。
学界对张爱玲的怀旧问题不置可否,对其怀旧意义、身份和原因问题的解释也语焉不详。结合当代怀旧理论和认知图式视角重新审视其创作生涯,即便怀旧不是她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其怀旧易被忽视,与其发育不全、又经历了一...
关键词:张爱玲 怀旧书写 认知图式 退变 原因 身份 
现代性重压下的怀旧悲歌——菲茨杰拉德的怀旧建构被引量: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78-84,共7页赵梦鸽 戚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AHSKZ2018D11)。
现代性赋予怀旧以新的内涵与重要性,人们用它作为一种策略性防御机制,以补偿现代性带来的不确定,维护身份认同的连续性。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城市化进程导致传统文明的断裂及田园理想的式微,作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深刻感触...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怀旧 现代性 归属感 理想化时空 社会纽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