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音

作品数:54被引量:124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心态社会社会变迁中国人社会心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学术月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新华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活动力与积极社会心态构建
《新华文摘》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杨宜音 赵德雷 
有关社会心态的研究揭示,当压力与动力之间出现不平衡,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态度与行为,而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基调有多重的心理因素和机制,若能够调整压力与动力的心理关系,调整个体心理与社会心态的互动关系,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
关键词:社会心态 情绪基调 情绪体验 生活体验 消极心态 心理因素 态度与行为 互动关系 
生活动力与积极社会心态构建被引量:2
《学术前沿》2023年第22期45-51,共7页杨宜音 赵德雷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JGY20220104。
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充满昂扬蓬勃的生活动力。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低迷、倦怠、茫然等消极情绪与行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既把眼光放得长远,又让目标变得切实可行;需要重新选择自己的社会生活需求,调...
关键词:生活动力 社会心态 目标 预期 努力 
社区情绪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137-139,共3页井世洁 杨宜音 吴莹 
社区情绪是居民在日常社区互动中产生的共享心理过程,是社会情绪在特定地域环境和特定社会聚集方式上的表达,是社区水平上的社会情绪,具有群体情绪或集体情绪的属性。社区情绪作为形成良性社区秩序的基本动力和构建社区公共性的着力点,...
关键词:社区公共性 群体情绪 社区认同 交往性 社区秩序 社区互动 居民身份 特定地域 
社区情绪:生成机制与治理策略被引量:3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61-69,共9页井世洁 杨宜音 吴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社区服务项目制研究”(21CSH067)。
为探索社区治理与建设的内生性路径,基于社区的共同体属性,研究提出“社区情绪”这一概念并就此讨论,可得出相关治理策略。社区情绪是指一定时期内社区居民的共享性心理体验,它源于社区居民所具有的共性互依的社区生活需要,通过居民间...
关键词:社区情绪 社区认同 社区共同体 群体情绪 社区治理 
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被引量:7
《心理学报》2023年第3期421-434,共14页纪丽君 吴莹 杨宜音 
2021年度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CX2101)资助。
时间知觉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映射,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聚焦时间知觉广度这一概念,探讨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及其对自我连续性和社会变化观等心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讨论诸多实验发现提出,中国人具有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
关键词:时间知觉广度 时间知觉 自我连续性 变化观 
社会变迁视野下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探索与进展(代卷首语)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22年第1期1-23,222,223,共25页张晓辉 杨宜音 
传播学和心理学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不断对传播活动中的诸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心理学为传播学提供知识训练与范式解释,传播学则为心理学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提供应用场景。在二者的交错推进、相互影响中,形成了传播心理学这一交叉学科...
关键词:传播心理学 社会变迁 传播学研究取向 心理学研究 取向 
流动社会的流动之心: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流动性研究(代卷首语)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21年第1期1-24,I0005,I0006,267,共27页陈咏媛 谢天 杨宜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生态视角下流动人口动态社会融入的心理机制研究”(16CSH045)的资助。
在心理学的学科范畴中,“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各类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称“心理流动性”,可反映在个体、群体、组织、社会系统和文化等多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上。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都不乏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但由于...
关键词:流动性 社会治理 社会心理建设 
网络环境下公众建立信息信任的心理基础:以“罗尔事件”为例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60-70,共11页杨宜音 闫玉荣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编号:16ZDA231)的阶段性成果
判断庞杂的网络信息并衡量是否交付信任已成为网民的日常事务。本研究认为"网络信息信任"是个人在接触、识别及接受网络信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任形态,它与信息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传递、扩散特征,以及网民携带线下生活经验与价值信...
关键词: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信任 “罗尔事件” 
信任的“差序格局”与“中位优势”——当代中国“90后”青年的信任模式研究被引量:7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50-58,共9页胡琳丽 杨宜音 郭晓凌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我国社会心态测量的指数研究”(2015M5812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社会心态测量指标研究”(13ASH009)。
文章采用来自2017年全国323个地级市的13624份“90后”调查对象的数据,探索社会结构视角下的信任模式。研究发现:人际信任存在熟人信任大于生人信任的“差序格局”模式;职业群体信任分为三个阶层性因素,分别命名为上位信任、中位信任与...
关键词:信任 “90后”青年 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 中位优势 
中原地区跨文化通婚家庭的身份协商:日常情境中的生活策略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9年第2期171-192,223-224,5,共25页牧石玲 杨宜音 郭亚星 
本研究对"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原散杂居地区的跨文化通婚家庭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深描,讨论了婚内文化融合心理边界的特性。通过研究发现,通婚家庭成员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处理婚姻关系与文化关系二者孰先孰后、夫妻双方文化群体身份孰强孰...
关键词:跨文化通婚家庭 文化身份协商模型 工具箱策略 混融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