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作品数:35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道德元伦理学道德动机直觉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文史哲》《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规范性与阶级利益——兼及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问题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杨松 杨璠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内容研究”(FJ2022MJDZ002)。
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公平”等的论述既具有描述性特征,也具有规范性特征。当在描述性语境中阐述其道德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说明道德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关系、道德的历史性、道德的阶级性、道德与阶级利益的关系等内容。而在规...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规范性 阶级利益 历史必然性 
既要实在论,又要道德动机——作为新型道德实在论的敏感性理论
《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杨松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J2022MJDZ002)。
如果把价值在本体论意义上理解为第一性质的话,道德实在论就无法在保持道德判断知识性地位的同时继续维持其实践性,否则就会遭到麦凯“错误理论”的攻击。而投射论则通过强调道德判断形成过程中主观要素的决定作用,捍卫了道德判断的实...
关键词:道德实在论 道德敏感性 投射论 道德动机 信念欲望 
论作为行为之理由的规范被引量:1
《文史哲》2021年第6期153-160,165,共9页杨松 徐梦秋 
福建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的规范学说研究”(FJ2020MJD2009)的阶段性成果。
行为的理由是用于证明、阐释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也是使得行为具有合理性的原因。在行为的诸多理由中,规范乃是最常见也最具说服力者。当行为处于规范所关涉的情境之中,并且与规范所指示的行为类型相符合时,规范就能够成为证明该行为合理...
关键词:利益 社会共同体 行为 社会规范 
道德理由是压倒性的吗?
《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73-81,共9页杨松 
福建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的规范学说研究”(FJ2020MJD2009)的阶段性成果
道德理由的压倒性是指当与审慎理由产生对立时,道德理由总是在理由的权衡中胜出的一方。虽然道德理由对各方当事人采取中立视角,而审慎理由主要关注行为人自身的行动需要,但是它们所确证的道德合理性和审慎合理性之间存在共同基础,这使...
关键词:道德理由 审慎理由 压倒性 个人利益 分外行为 幸福 
道德动机的来源——当代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的争论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1期97-98,共2页杨松 
人们面对一条道德原则,产生按之行动的意向,这种意向被称为道德动机。我们并不打算讨论道德原则是否一定能够激发人们的动机,而试图讨论,当道德原则能够激发出行动的意向性(即道德动机)时,它是如何做到的。康德主义认为,道德原则的最基...
关键词:道德动机 道德原则 康德主义 纯粹理性 绝对命令 实践理性 道德行动 实践领域 
规范性理由:内在理由还是外在理由?被引量:5
《世界哲学》2020年第4期77-87,共11页杨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范的合理性及其论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YJC720010);福建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规范性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FJ2017B125)的阶段性成果。
动机性理由被用于解释行为的产生,而规范性理由则用于确证行为的合理性。内在主义认为规范性理由也应该能够解释行为的产生,因此是一种与行为人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在理由。外在主义则否认这一观点,从而将之视为外在理由。内在理由需要以...
关键词:动机性理由 规范性理由 内在理由 外在理由 
道德动机的来源——当代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的争论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20年第7期24-32,共9页杨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范的合理性及其论证问题研究”(18YJC720010);福建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规范性质问题研究”(FJ2017B125)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休谟主义者试图用工具原则说明道德动机的来源,即如果人们有欲望φ,并且相信通过做道德行为Ψ能实现φ,那么就会有做Ψ的动机。康德主义者继承康德的基本主张,反对人们的道德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源自自然的欲望,认为服从道德的意志...
关键词:道德动机 休谟主义 康德主义 工具原则 自治 
元伦理学的视角:“随附性”探析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4期109-110,共2页杨松 
“随附性”意指“必然地,若事物X具有性质G和性质F,则如果另一事物Y具有性质G,那么它也具有性质F”。它是现代二元论或者非还原论借以说明道德性质与事实性质的关系,从而与还原论表现出差别的时候,常常会顾及的概念。但是,“随附性”和...
关键词:随附性 非还原论 元伦理学 二元论 还原性 意指 
“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9年第5期5-13,共9页杨松 
西方元伦理学界的非认知主义者通过分析价值语言的意义,认为价值判断的主要功能是“评价”而不是“描述”,因此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情感、意愿相对于客观事实特征更具有决定作用。而描述主义则提出,价值判断有自己特殊的逻辑特征,...
关键词:描述 评价 评价标准 事实 价值 
规范判断、规范动机与VM患者案例被引量:4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9期43-51,共9页杨松 
内在主义认为一个人如果真诚地提出第一人称的规范判断,那么必然能够激发行为动机。外在主义通过VM患者的案例表明腹内侧额叶皮质受损的病患可以提出规范判断,但是没有任何行为动机,所以内在主义是不成立的。但是外在主义无法保证VM患...
关键词:规范判断 规范动机 内在主义 VM患者 SCR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