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勋

作品数:28被引量:19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建筑史学生命印记可持续发展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华夏考古》《文物建筑》《时代建筑》《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隋唐长安城规划主题——皇权永祚的龟鼎之城被引量:3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49-52,共4页杨鸿勋 
关于唐长安前身——隋大兴城的规划思想,以前很少谈论。其实隋字文恺规划设计首都大兴城,除了按照传统体现天子尊贵的"九五"数字外,并创造性地在都城平面图中暗含若干代表鼎足的等边三角形,用以体现"定鼎"——掌握政权之意。同时,在都...
关键词:大兴 宇文恺 等边三角形 龟鼎 皇权永祚 
宇文恺承前启后的明堂方案——宇文恺一千四百周年忌辰纪念被引量:7
《文物》2012年第12期63-72,共10页杨鸿勋 
今年是宇文恺逝世一千四百周年.对他当年考证并完成的明堂方案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原状推测研究,现在我把个人的推测分析与评价发表在这里作为对他的纪念,并请教专家的指正。
关键词:承前启后 纪念 明堂 推测 
唐长安大明宫丹凤门复原研究被引量:8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52-61,86,共11页杨鸿勋 
唐长安大明宫不仅是唐朝宫城的代表作,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是空前绝后的宫城大门范倒。这座巨大五门道宫门遗址已经发掘,本文根据遗址对照文献和敦煌壁画等形象材料,进行建筑考古学研究...
关键词:大明宫 丹凤门 敦煌壁画 夹庇(挟屋) 门道 
古蜀大社(明堂·昆仑)考——金沙郊祀遗址的九柱遗迹复原研究被引量:2
《文物》2010年第12期80-87,共8页杨鸿勋 
关键词:成都金沙遗址 复原研究 古蜀 遗迹 郊祀 昆仑 明堂 都城遗址 
“中国(艺术)风格”与中国园亭之西渐被引量:4
《中国园林》2008年第6期7-12,共6页苏珊·斯科特 陈晓彤(译) 杨鸿勋(校) 
17—18世纪期间,由于欧洲人对"中国事物"的热情,中国的园亭作为中国风格的艺术建筑出现在了西方。在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游记》发表之后,有一些旅游者的叙述揭示了关于中国这块土地的更多的秘密,如:17世纪的利玛窦(Matteo Ricci)和...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国风格 中国园亭 西渐 
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原状探讨被引量:5
《文物建筑》2007年第1期52-58,共7页杨鸿勋 
唐长安的慈恩寺大雁塔是唐玄奘法师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的形制创建的,只是遵照皇帝批示将原来石结构改为砖包土墼的结构。现在佛陀迦耶精舍早已大修改观了。本文根据印度出土的佛陀迦耶精舍浮雕形象,参考玄奘目睹的记载以及塔的现状数...
关键词:大雁塔 玄奘 佛陀迦耶精舍 建筑史 
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观点被引量:4
《建筑知识》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杨鸿勋 
探讨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必要先从根本上搞清几个前提理念.这样才能搞清中国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才能够对《威尼斯宪章》针对西方传统建筑保护所提出的“原真、整体、再生”以及“可识别、可逆性”等理念...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 历史城市 传统建筑保护 历史信息 威尼斯 可逆性 西方 中国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被引量:15
《风景园林》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杨鸿勋 
人类智慧是由东、西方两大体系互补构成的。中国发源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有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在于宇宙观的不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因而尊重自然;西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自然的对立物,要征服自然。所以中国园林赞美自然、描...
关键词:风景园林 人为环境 研究 自然环境 生态化 借景 
开幕式 致词
《华中建筑》2005年第1期2-2,共1页杨鸿勋 
关键词:开幕式 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工程学院 学术讨论会 学术委员会 建筑史 大学建筑 组织工作 
木之魂 石之体——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构成人为环境之圆满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05年第1期10-12,14,共4页杨鸿勋 
作者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阐述了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有、无机之分:有机建筑的真谛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这一理论。指出了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 融合 构成 环境圆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