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彩萍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林黛玉《雷雨》宝钗《上塘书》《盲井》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评介》《文教资料》《电影文学》《时代文学(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上塘书》:小乡村的文化样本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8年第4期77-78,共2页焦彩萍 
《上塘书》是一部小说视角的乡村志,其作者孙惠芬是当代文学中一位执着的乡土歌者,身居都市、心宿乡村,执著地抒写着她心中的乡土。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大叙事再现小乡村,以散文化的笔法,以乡村为主角,揭示着这个乡村世界的精神本质,...
关键词:《上塘书》 大叙事 文化样本 
原始之恶的极致张扬——《盲井》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评介》2007年第21期50-51,共2页焦彩萍 
《盲井》是由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和《神木》中都揭示了底层的人性之恶,《神木》中透出宿命的意蕴和人性救赎的期待,而《盲井》则着力体现人性之井的黑洞意识,将人性之恶张扬到了极致。
关键词:人性之恶 救赎情怀 极致张扬 
演讲手势语运用的五点美感关注
《文教资料》2007年第26期57-58,共2页焦彩萍 
演讲中手势语的运用格外重要。本文试对手势语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加以研究,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演讲 手势语 提势 美感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7年第15期121-122,共2页焦彩萍 
诗人是一个民族最个我的文化心态的标识,本文从作者为林黛玉设定的"闺阁诗人"这一生存身份层面,解读林黛玉悲剧人格塑造的独特文化心理,发现固执的求洁意识、植根灵魂的家园之思、强烈的个我意识、创痛自舐的心理等文人意识在株黛玉性...
关键词:生存身份 闺阁诗人 文人心理 审美内蕴 
方寸泛惊涛,咫尺藏波澜——《雷雨》“相认”片断浅析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7期5-6,共2页焦彩萍 
《雷雨》相认一场戏是戏剧发现中的经典,其情节的波折是人物的现实环境和潜意识的微妙心态共同铸就的。人物的知与不知、经意与无意、婉拒与期许、倾诉与回敛、理智与情感让情节在尺方之地如波涌浪,层层堆叠,形成巨澜,真实地展现了人物...
关键词:相认 潜意识心态 戏剧波澜 
审美的诉求和道德的诉求——从《雷雨》看中国影视的审美接受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7年第14期13-14,共2页焦彩萍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接受历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这里存在着作者创作的审判追求和中国受众心理的错位认同,是审美诉求和道德诉求的偏差。
关键词:接受美学 审美诉求 道德诉求 
用科学和人文精神关注语文教育的创新
《文教资料》2007年第16期167-169,共3页焦彩萍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着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记录着作家瞬间扬起的激情和永恒苦砺的智慧哲思.……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创新 人文精神 生态人格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倾城之恋》:无法解构的素朴人性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5期17-18,共2页焦彩萍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唯一结局完满的小说。小说中一对"小奸小坏"的男女各以其机智和伶俐进行着一场以婚姻为目的的角逐,最后因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成全了这一对"平凡的夫妻"。小说"机巧、文雅、风趣"①,充满着张爱玲式的机警狡黠,男女主...
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终成眷属 胡兰成 男女主人公 战争爆发 文化记忆 陈思和 经济独立 期待心理 
林黛玉“少孤弱”身世设定的解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焦彩萍 
现代小说企图构建一种陌生化文本,使读与写之间产生“间离效果”。而现实主义小说则主张“贴着人物写”(沈从文语),写出人物的现实性和典型性。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无形中实践了这种“贴着人物写”的创作原则,使他笔下的每一位闺...
关键词:林黛玉 现代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宝钗 人格形成 林如海 叹花 爱如珍宝 绛珠 咏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