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含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严歌苓严歌苓小说视觉思维影像叙事地理空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华文文学》《社会科学动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聂华苓小说的民间文化形态及其意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王冠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3&ZD287)的阶段性成果。
聂华苓“三生三世”的曲折人生经历塑造了其自由的民间立场和独立人格。这在其3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都有体现。通过考察小说中有关中国和国外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习俗的形态及其特征,...
关键词:聂华苓 长篇小说 民间文化 
翱翔于现实与梦想之中——吕红博士访谈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4年第2期9-13,共5页王冠含 
吕红博士作为海外华文作家,在主编文学刊物《红杉林》、小说和散文创作及文学研究上多有建树,访谈即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吕红回顾了主办文学刊物的艰辛历程,并首次发布《红杉林》将在明年举办学术活动的重要信息;文中概述了其长篇小说《...
关键词:吕红 《红杉林》 《美国情人》 《女人的白宫》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 
从地理想象到象喻体系——《庄子》美学的构建路径
《中国美学》2024年第1期66-80,共15页邹建军 王冠含 
《庄子》中以地理物象为基础的地理想象,为其美学构建提供了便捷路径。通过地理想象,庄子虚构了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多彩的寓言故事,二者的隐喻特质超出其本身的表层含义而具有了深层的独立审美性,形成《庄子》美学的主要表达方式——象喻...
关键词:《庄子》 文学地理学 地理想象 象喻体系 物化 
地理叙事的美学意义——论苏炜作品的浪漫美学与生态美学构建
《理论月刊》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邹建军 王冠含 
美国华文作家苏炜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叙事特征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可贵理念。其长篇小说通过构建奇异的地理空间结构,塑造奇幻人物形象,借助地理意象和景观的象征与神话修辞,展现出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小鸟依人》...
关键词:苏炜 地理叙事 浪漫美学 生态美学 
掘耕于华文文学的麦田:江少川教授访谈录
《华文文学》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王冠含 江少川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是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掘耕者。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一领域执着耕耘,并在华文文学作家作品研究、访谈录,教材建设和地域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特别贡献,令人敬佩。作为晚辈,很荣幸有...
关键词:华文文学 江少川 作家作品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教材建设 学术史 研究历程 地域性研究 
当代诗人的民间叙事方法与诗艺探索——以邹惟山三首歌行体长诗为例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王冠含 
当代诗人邹惟山一直坚持诗歌创作与诗艺探索,新近又推出了三首歌行体长诗,每首都在500行以上,不同于他之前的十四行和拟寒山体,体现出诸多新的美学特征。长诗以旧体的歌行体形式,借鉴民间叙事的内涵和方法,表现民俗化的内容,创造地方性...
关键词:邹惟山 诗歌 民间叙事 地方性 史传性 
文学地理学视域中的苏炜小说《迷谷》探索
《华文文学》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王冠含 邹建军 
苏炜的小说擅长通过地理空间的组合来构建小说框架、表达诗性之思。长篇小说《迷谷》依托多重地理空间构思形象、意象,讲述故事情节,表达深层意蕴。通过对地理空间和文本结构、地理意象的象征意义、作者迁徙经历与文本创作等三个方面的...
关键词:苏炜 《迷谷》 地理空间 文本结构 意蕴层 
当代诗歌中的“民谣”因素及其审美价值被引量:1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3年第1期143-147,共5页王冠含 
民谣对诗歌的影响由来已久,当代诗歌中的“民谣”因素主要体现在其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立场,关注现实生活和大自然,抒发真情实感;还体现在以音乐美为重要的审美目标,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语言上表现为质朴的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民谣...
关键词:民谣 民间立场 音乐美 直言和弯语 
论苗族长诗《哈梅》的回合式冲突及其审美意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王冠含 
苗族叙事长诗《哈梅》具有回合式冲突叙事的突出特征,其叙事框架立体复合,纵横交织,共有五个回合十次冲突,具体表现为对话叙事冲突、场景叙事冲突、风俗叙事冲突等。其深层冲突结构层层递进地反映了社会阶层冲突、自然人性与陈规旧习的...
关键词:《哈梅》 回合式冲突 叙事结构 审美意义 
论新移民小说的影像叙事
《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47-52,共6页王冠含 江少川 
后现代文化浪潮中影像艺术的大发展促使新移民作家们寻找新的叙事手法,他们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视听思维,也即影像叙事思维:在视觉思维上更注重对色彩、镜头般画面与蒙太奇技巧的运用;在音响思维上追求一种声音、画面相融合的对白,...
关键词:新移民 视觉思维 音响思维 影像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