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精

作品数:119被引量:1225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公共关系互联网新媒体公共协商公共传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记录历史,启迪未来——首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集萃
《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108-112,共5页唐绪军 林如鹏 胡百精 程曼丽 孙有中 张涛甫 
首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简称《年鉴》)编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日前在云端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20位专家围绕着年鉴编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不仅点评了已经出版的7本《中国新闻传...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教育年鉴 编撰工作 《年鉴》 建设性意见 改进与完善 
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被引量:5
《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3期1-1,共1页胡百精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近一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围绕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意义、目标、任务、路径展开了充分讨论和探索。...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性 讨论和探索 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 
交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被引量:9
《新闻记者》2023年第1期3-6,18,共5页胡百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复兴之路的一个重要价值基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非独存的个体,交往的现代化或人在交往中使自身现代化,乃现代化应有之义。...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秩序 交往革命 价值基准 学科视野 复兴之路 人之存在 
宋代言路建设的观念选择与制度安排被引量:1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51-68,127,共19页胡百精 高涵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古典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XNLG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言路关乎政纲国本与兴亡治乱。宋代承继先秦以降“王道-仁政-民本-言路”一体同构的思想与制度遗产,创生了以“不杀言事者”为伦理底线,以“共定国是”为建制目标,以“异论相搅”为协商手段,以“道理最大”为规范...
关键词:言路 异论相搅 道理最大 共定国是 协商传统 
以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被引量:5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胡百精 于坤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就业是新时代就业工作的主要战线。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要关注其毕业期间与社会供需匹配所需的“就业力”,更重要的是在其职业生涯中持续实现与社会供需匹配的“职业发展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力包...
关键词:职业发展力 就业力 大学生就业 三全育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维与路径被引量:11
《对外传播》2022年第9期8-11,共4页胡百精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与新媒体传播体系研究--策略设计与渠道选择”(项目批准号:18XCA0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首先要在优秀传统文化指向的元问题上破题,彰显元问题及其承载的元价值。唯有重建思想与问题、价值的联接,传统才能被真正激活、召唤和转化。在此基础上,尚应重构传统思想文化的逻辑体系,以避免对传统的阐释、推介流于...
关键词: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元问题 共同价值 创造性转化 
公共性与价值之源:中国传统社会共识观的演进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7期3-14,共12页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古典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XNLG07)的阶段性成果。
为缓解理性和共识危机,西方流行的现代化论述提出了构建公共性、公共理性和交往理性等概念,寄望借由某种程序理性复造社会共识。而完整的共识机制须由价值理性与程序理性共同担保,公共性不能退守、窄化至程序规范之维。清理中国传统社...
关键词:共识 公共性 公道 公理 公议 
公共性与价值之源:中国传统社会共识观的演进被引量:9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42-55,共14页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古典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XNLG07)的阶段性成果。
为缓解理性和共识危机,西方流行的现代化论述提出了构建公共性、公共理性和交往理性等概念,寄望借由某种程序理性复造社会共识。而完整的共识机制须由价值理性与程序理性共同担保,公共性不能退守、窄化至程序规范之维。清理中国传统社...
关键词:共识 公共性 公道 公理 公议 
明理存道的光辉与暗影:中国传统辩论观的生成与选择被引量:2
《新闻大学》2022年第2期34-55,118-119,共24页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古典文献研究”(18XNLG07)
先秦开启了五脉辩论思想源流:儒家的不辩与不得不辩,道家的无辩与辩无胜,纵横家的功利主义之辩,经验主义与逻辑主义的墨辩,纯语言反思和逻辑致知的名辩。秦汉之后,以明理存道为宗旨的儒、道之辩,尤其前者势位主流;纵横之辩因策士行动空...
关键词:辩论 明理存道 思辨逻辑 秩序 
北京冬奥会与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被引量:8
《当代世界》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胡百精 
历史常由大事件连缀而成。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赛事、文化仪式和媒介事件之一,北京冬奥会必将创造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段独特、美好的历史记忆。以历史的广角观之,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两年有余,全球化浪潮遭遇疏离和阻...
关键词:媒介事件 冬奥会 新技术革命 体育赛事 现代文明 国家形象构建 全球化浪潮 不确定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