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竹青

作品数:35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太平天国中共人民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共“为人民服务”表述的历史生成——以宣誓词为视角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侯竹青 郭威 
从宣誓词看,中国共产党对其与民众关系的表述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为工人、大多数民众、工农等表述到为人民服务的固定表述。此过程体现了中共对革命主体理论的探索与构建。不过,宣誓词中中共服务主体的名称虽经历了多次变化,但“为大多...
关键词:中共 宣誓词 “为人民服务”思想 
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概念中国化的构建
《历史研究》2024年第8期92-114,M0005,M0006,共25页侯竹青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无产阶级”就是现代产业工人的认知。但此认知与中国现实的“无产阶级”间存在矛盾张力,因此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注意到农村中的雇农及其革命性问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确立后,中国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布尔什维克政 党新民主主义论 
华中抗日根据地公粮管理工作制度化研究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2-62,共11页郭威 侯竹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项目编号:19BDJ040)阶段性成果。
战争年代,保障粮食供应是军队紧要之务,而制度化的管理又是保证粮食持续合理供应的重要一环。全面抗日战争初期,挺进华中的新四军未普遍建立起敌后民主政权,粮食来源与数量不稳定,新四军采取了压缩伙食标准为主的简单化管理方式。根据...
关键词:公粮管理工作 新四军 制度化 粮食管理 华中抗日根据地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28-37,共10页侯竹青 
学界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概念自身进行了探索,而且对与“人民”概念相关的同位概念也做出了研究,这对于深入理解中共是如何选择、建构“人民”概念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不少弊端。为了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人民”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概念史视角下中共人民思想在乡村社会的表述与传播——基于《红色星火·中国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讨论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年第2期32-43,共12页侯竹青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的阶段性成果。
中共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为“最大多数人”的革命宗旨。随着“人民”概念的启用和重构,为“最大多数人”的思想逐渐融入“人民”概念中,形成了人民思想,其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涵:“人民”的主体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
关键词:概念史 根据地 教科书 人民思想 传播 
从描述性到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富农”涵义的演变与确定(1922—1933)被引量:2
《苏区研究》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杨利文 侯竹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
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其指涉对象、"富"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从"富"来描述"富农"。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深化,"富农"作为一个阶层被提了出来,"富农"特性"富"的衡量也...
关键词:“富农” 富裕 剥削 阶级 
“人民”概念与中共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1921—1949)被引量:4
《湖北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102-113,共12页侯竹青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
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建构起自身的革命意识形态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能否找到革命主体并认识到中国革命主体的独特性是革命意识形态能否建构成功的前提,因此,表达革命主体的词语也就成为革命意识形态建构中的...
关键词:革命主体 人民 革命意识 
概念史视角下的中共纪念史研究被引量:6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侯竹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的阶段性成果。
纪念文本中的核心概念是承载和传播中共政治思想的直接有效载体:在纪念活动中,中共对核心概念的选择和阐释是中共政治理论构成和变迁的表征;纪念活动中对核心概念的强调和重复也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共的政治思想,推动着中共的政治实践。从...
关键词:概念史 纪念史 核心概念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构建与意义形塑(1921—1949)被引量:1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81-89,共9页侯竹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
1935年前,中国共产党以阶级立场来观察“人民”,在赋予“人民”阶级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困惑。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以民族和阶级立场来观察“人民”,从而使“人民”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人民”概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 人民为主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支部群众化:抗战时期中共华中区乡村党务工作的转变被引量:2
《军事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73-83,共11页侯竹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概念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及传播研究(1919—1949)”(19BDJ040)
乡村支部是中共与群众声息相通、密切联系的基层环扣,支部群众化既是中共对乡村支部的要求,也是乡村支部堡垒作用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战初期,华中局领导层片面理解统一战线,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敢放手发展武装和建立根据地,致使中共的支...
关键词:中共华中局 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 乡村党支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