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作品数:9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汉族人群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国际精神病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6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年第1期128-130,共3页刘伟 赵静雅 尚小龙 吴超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 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第9期83-85,共3页刘伟 常娜 张朝钢 吴超 
目的探讨发病早期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对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5-03—2016-03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干梗死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
关键词: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 脑干梗死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神经功能 
黛力新治疗卒中后焦虑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第8期106-107,共2页刘伟 鲁广秀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对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方法把60例卒中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片,每日早、中午各一片。两组疗程均为5周。治疗前、治疗第5周...
关键词:黛力新 卒中后焦虑 临床疗效 
阿卡波糖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被引量:1
《中国药师》2011年第5期713-715,共3页刘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方法综合治疗脑出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阿卡波糖50 mg,餐时口服或鼻饲,tid。...
关键词:阿卡波糖 脑出血 急性 高血糖 
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脑动脉闭塞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刘伟 鲁广秀 李明省 
河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0A3300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病变部位及其建立的数量与脑动脉闭塞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DSA检查发现至少有1支以上脑动脉闭塞。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从而探讨侧支...
关键词:脑梗死 侧支循环 全脑血管造影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刘伟 鲁广秀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复发性脑梗死56例,初发性脑梗死6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2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血浆同...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复发性脑梗死 
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aC_(807)T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刘伟 鲁广秀 许予明 郑红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C807T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缺血组,1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PCR-RELP法检测2组GPIaC807T基因多态性,体外胶原诱导法检测2组血小板聚集功...
关键词: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河南 汉族 
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第11期60-62,共3页魏春风 黄希顺 刘伟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方法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5例癫癎患者进行了添加、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77.0%,控制率49.6%,对各型癫癎均有效。不良反应出现率28.9%。结...
关键词:拉莫三嗪 癫痫 疗效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
《中国实用医刊》2009年第9期61-64,共4页刘伟 鲁广秀 许予明 
目前,脑血管病(CVD)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脑血管病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它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其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变异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 缺血性卒中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栓形成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 分子生物学 结缔组织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