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涛

作品数:36被引量:28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科教育信息化跨学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科普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观被引量:1
《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安涛 朱守业 
2022年度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智能环境下师范生教学执行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328);2023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zkzd071)。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
关键词:技术观 工具论 实践理论 教育技术 教育数字化转型 
“躺在床上玩手机”: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的扎根研究被引量: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安涛 王劲松 
国家社科基金“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及网络素养教育研究”(18BXW074)。
手机使用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揭示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同辈影响等外部原因,也包括儿童心理状态和媒介素养等内部原因。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机涵...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手机使用 媒介素养 扎根理论 
困境与希望: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梁志远 安涛 武俊学 汪颖 
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CX22_2719);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222)。
信息科技作为独立科目列为国家课程,建设高质量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对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而高水平身份认同对提升信息科技教师幸福感、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以经验研究方法为主,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辅之以访...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程 身份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 
文化适应理论视阈下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文化困境及弥合策略被引量:2
《终身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安涛 武俊学 李同召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与代际数字鸿沟的双重制约,普遍存在数字融入的困境,这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结构的断裂。基于文化适应理论,老年人与数字文化存在“浅层整合”的文化适应状态,他们更愿意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老年人 文化适应 数字媒介 数字融入 代际数字鸿沟 
游戏化在线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26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被引量:3
《数字教育》2023年第5期30-38,共9页任岩 安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及网络素养教育研究”(18BXW074)。
游戏化理念与在线课程的整合被认为是推动在线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国内外游戏化在线课程应用效果研究结论所存在的分歧,运用元分析方法,将近10年间发表的26项游戏化在线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
关键词:游戏化 在线课程 学习效果 元分析 
中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开放学习研究》2023年第3期38-45,共8页胡亚楠 安涛 陈玉敏 段新颖 
202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小学生在线学习倦怠感及其成因研究”(项目编号:KYCX21_2503);2021年度江苏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基金“乡村定向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基于近代乡村教育运动”(项目编号:KCSZZ08)的研究成果。
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学习者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总体来说,中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倦怠是导致学习效果不良的重要原因。为了调研中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现状,探讨中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父母参与量表、学业自我效...
关键词:中学生 在线学习 学习倦怠 父母参与 学习动机 
我国儿童三道互联网鸿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67-77,共11页安涛 梁志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及网络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8BXW074)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鸿沟可以分为网络接入沟、使用沟与效果沟三重鸿沟。研究调查发现,儿童的网络接入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在使用沟方面,网络素养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网络...
关键词:互联网鸿沟 儿童 网络素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再生产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何低效?--基于“结构-过程”视角的教师教学行动分析被引量:3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34-42,53,共10页安涛 梁志远 
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2021JSJG222);江苏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基金“乡村定向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基于近代乡村教育运动”(KCSZZ08)。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
关键词:教育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单位行动模型 结构化理论 逻辑冲突 
国内外元宇宙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被引量:3
《东南传播》2022年第12期7-11,共5页胡亚楠 安涛 段新颖 陈玉敏 梁志远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21_2503)。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192篇、国外161篇元宇宙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国外元宇宙研究起步早,一共经历了起步探索、迅速发展、热度消退以及爆发发展四个阶段。国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元宇宙的环境特点、技术实现以及...
关键词:元宇宙 研究前沿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何低效
《教育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75-76,共2页安涛 梁志远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内在逻辑冲突信息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逻辑前提。但是,信息技术是一种通用性的技术,它的设计与开发并未充分考虑教育的特殊需求。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实践逻辑 逻辑前提 设计与开发 改善教学 特殊需求 内在逻辑 通用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