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

作品数:35被引量:25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事诉讼法司法能动性司法能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司法改革论评》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进路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51-61,共11页张榕 陈胜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14BFX002)。
法院调解一直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解纷方式。近年来,法院调解率的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念固化以及制度创新不足的窘境。一方面,调解未能实效性地疏解法官的案件压力;另一方面,调解协议的自动履行率偏低常致当事人合法权...
关键词:法院调解 案多人少 诉源治理 调解前置 执源治理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法院司法信任生态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2期252-259,共8页张榕 李伟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FX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720171006)。
社会对司法的认同反映民众对国家法治的信心。服判息诉的状况、生效裁判的履行比例、公众舆论对案件处置的基本态度等,能够客观地反映民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总体而言,我国司法信任的态势尚不容乐观,司法信任的不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
关键词:司法信任 服判息诉 裁判履行 个案舆情 
信访救济与司法救济之张力及其克服
《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5期160-171,共12页张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14BFX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20720171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信访制度设置的本初目的在于民众利益表达以及民主监督,但在制度的变迁发展过程中,其权利救济的功能不断彰显并成为民众诉诸信访的主要原因。客观而言,由于司法救济某些时候存在的局限性,信访救济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并可...
关键词:信访救济 司法救济 政治治理 社会维稳 制度优化 
信访救济与司法救济之张力及其克服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张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14BFX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20720171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信访制度设置的本初目的在于民众利益表达以及民主监督,但在制度的变迁发展过程中,其权利救济的功能不断彰显并成为民众诉诸信访的主要原因。客观而言,由于司法救济某些时候存在的局限性,信访救济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并可...
关键词:信访救济 司法救济 政治治理 社会维稳 制度优化 
法官员额制下诉讼分流机制之建构
《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3期156-163,共8页张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FX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720171006)
随着法官员额制下的法院"案多人少"的日益加剧,法院必须直面入额所导致的法官人数减少与不断增长的法院受案数之间的张力,并应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可持续的、合理的诉讼分流机制。一直以来,无论法院内外都将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
关键词:法官员额制 多元化纠纷解决 诉讼分流机制 调解中心 审判业务 
“执行难”化解之误区及其归正被引量:14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82-91,共10页张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14BFX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20720171006)
长期以来,学界及实务界一直将"执行难"的成因归结为"执行体制未理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执行不力"等,但历经多年的改革以及法院系统遍寻破解良方,"执行难"不但没有消解反有逐步强化的态势。法院独有的"执行难"困局,究其实质在于信用制...
关键词:执行难 信用制度 信用惩戒机制 
对地方法院司法创新之初步反思——以“能动司法”为叙事背景被引量:10
《法学评论》2014年第4期172-177,共6页张榕 
作者主持的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201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近年来的司法改革和能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司法创新层出不穷,但这些司法创新基本上属于政治性和法外工作方法上的能动司法。就其结果而言,无论在改善法院的政治地位方面,或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均收效甚微。事实上,一个不能彰显...
关键词:地方法院 能动司法 司法创新 
我国家事案件调解制度之发展被引量:1
《司法改革论评》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张榕 林毅坚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项目号:10YJA820131)的阶段性成果
家事案件与多个术语联系密切,其中首先应提及的是家事诉讼的称谓和范围。所谓家事诉讼,一般涉及的主要是有关婚姻家庭或身份关系诉讼程序。各国和地区在具体的立法称谓和体例上则不尽相同,包括家事诉讼法、人事诉讼法、家事事件程序、...
关键词:调解制度 婚姻家庭 身份关系 诉讼程序 人民调解 民事案件 纠纷解决 收养关系 离婚案件 司法解决 
基层法院裁判过程中的“政策”解释难题——以西北地区S省一起“退耕还林”案为例的分析被引量:2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221-244,共24页张榕 韩宝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变迁社会中的西北基层人民法院研究”(项目批准号:13XFX002)的阶段性成果
在因政府的政策运行而引起的纠纷与冲突中,司法能有何作为?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司法对政策的评价,因而也是疑难案件、敏感案件。在当下,司法权总体上仍较为弱势,法院需要在各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平衡,这给案件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不过,社会...
关键词:司法 政策 关系 解释 个案研究 
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理论研究之反思——以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为分析工具被引量:6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95-103,共9页张榕 达理纳嘉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20131)"中国法院能动司法机制研究"
在大陆法系语境中,民事诉讼学者对于"既判力是否及于判决理由"的议题提出了众多精深的理论。然而这些学说并没有使我们对客观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而越发地迷失在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之中。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复杂的理论仍...
关键词:民事既判力 客观范围 当事人主义 司法能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