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

作品数:17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川滇高山栎植物DNA条形码叶绿体DNA片段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植物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叶绿体基因编辑技术: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6期126-134,共9页原明星 尹康权 李俄仁措 尚海忠 杜芳 
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FECBOF202100);草种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SJCZFY2022-1,SJCZFY2022-3);内蒙古自治区种业揭榜挂帅项目(2022JBGS0020)。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参与多个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基因组非常小,只有100多个基因,但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叶绿体的起源、结构与功能及叶绿体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其次,梳理了同源重组...
关键词:叶绿体 叶绿体基因组 基因编辑 同源重组 碱基编辑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基础被引量:2
《国家公园(中英文)》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杜芳 
国家公园研究院专项课题(KFJ⁃STS⁃ZDTP⁃2022⁃001)。
遗传多样性探究物种内个体间DNA水平的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物种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2010年和2020年缔结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均将保护遗传多样性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目标之一,并呼吁...
关键词:种群遗传学 物种保护 有效种群大小 国家公园 
川滇高山栎QaGDU3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被引量:1
《植物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524-532,共9页杨霖 尹康权 杜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ZY80);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第一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060,31700314)。
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 et Wils.)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不依赖于连接反应的克隆法、农杆菌花序侵染、实时荧光定量PCR、图像分析等方法克隆了QaGDU3基因,获得QaGDU3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并...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 序列分析 基因功能 
中-日分布的槲树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被引量:3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6期720-726,734,共8页祁敏 张原野 李嘉伟 杜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060)。
为揭示中-日分布的槲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水平,采用12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和日本13个槲树种群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情况.结果表明,槲树种群在其分布范围内分化形成3个支系,即中国中东部支系、中国秦巴支系...
关键词:分子标记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基于几何形态分析的栎属白栎组叶片形态特征被引量:1
《应用生态学报》2021年第7期2309-2315,共7页苏蔚 宋以刚 祁敏 杜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060)资助。
以壳斗科栎属白栎组的5个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片几何形态学分析(GMMs)。选取了20个天然种群,共采集182个个体,887张叶片,对每张叶片采用几何形态学的标点法,数字化叶形态特征,使5个种的叶形态差异可视化。结果表明:广义普氏分析可以有...
关键词:几何形态学分析 壳斗科 白栎组 叶形态特征 
生态适应研究新方法:从种群遗传学到景观基因组学被引量:5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年第2期167-178,共12页王天瑞 冯力 杜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16YFC0503100,2016YFC0503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671039,31901075)资助。
生态适应是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解析物种的生态适应分子机制可以为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景观基因组学从基因组水平来研究物种的遗传变异与景观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明确量化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变异在基因组水平的响应...
关键词:遗传变异 气候变化 基因型-环境互作关系 生态适应 
通过遗传多样性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以裸子植物为例被引量:18
《生物多样性》2020年第3期376-384,共9页苏金源 燕语 李冲 李丹 杜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100)“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6YFC0503106)。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境的破碎化影响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甚至威胁到物种的生存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亟待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对揭示极小种...
关键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裸子植物 遗传多样性 致濒机理 保护策略 
一种基于候选基因研究树木生态适应的方法——以川滇高山栎为例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6期811-816,共6页王玉垚 张悦 方剑火 杜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39);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Z151100000315056).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对川滇高山栎的生态适应研究,介绍一种基于候选基因的研究方法,其优点:对受选择基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证据来描述物种的生态适应模式;利用标签序列,混合所有个体样本进行二代测序,极大地节约了建立测序...
关键词:生态适应 候选基因 混样测序 标签序列 川滇高山栎 
高等林业院校“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被引量:2
《中国林业教育》2018年第5期46-49,共4页吕佳 李俊清 杜芳 
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森林生态学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TWL15005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分子生态学 实验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植物鉴定方法被引量:6
《植物科学学报》2017年第6期894-899,共6页刘媛 吕佳 宋佳 王玉垚 王肖静 杜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039);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Z151100000315056)~~
物种鉴定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近缘种的鉴定是个难点。野外调查和采样时通常使用直接观察形态特征的方法来鉴定物种,容易产生鉴定误差。本文以同域分布的两个近缘种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和槲栎(Q.aliena Blume)为...
关键词:形态测量 植物鉴定 标点法 槲树 槲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